不经意间,一个陌生的“旧词”——“城市通风廊道”再次引起公众关注。面对雾霾困扰,人们再次寄希望于“风道之力”。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我国曾提出过风道建设,想通过引入“徐徐清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系列难题。在当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明显的情况下,这一规划思路未得到应有重视。
近年来,随着雾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重,“风道建设”规划再次被提出。那么,它是否会导致大拆大建?是否会殃及周边城市?是否能起到振风散霾的作用?新华社记者多地采访,为您解答疑问。
重霾笼罩:多地提出建设风廊
城市风道,又称为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风道建设就是通过规划建设,保证城市主风道的畅通,把郊区的风引进市区。近年来,北京、广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过类似通风廊道的概念。
今年2月份,北京出台规划,将修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西安去年出台政策要求,今后西安市“风道”将被严格保护,“风道”内禁止建设高楼;福州市也规划了“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并明确写进《生态福州总体规划》中;香港特区规划署制定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专门就“空气流动”的章节做出详细规定,并提出“应沿主要盛行风的方向辟设通风廊,增设与通风廊交接的风道,使空气能够有效流入市区范围内,从而驱散热气、废气和微尘,以改善局部地区的微气候”。
风道就像人的经络,经络不通,人就容易生病,城市也一样。西安市城市风道建设的研究报告指出,传统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内容,对通风因素的考虑较为欠缺。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未能留出合理的通道,导致市区静风频率提高,通风不良。城市热岛效应、雾霾天气以及大气污染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雾霾产生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过多大气污染物排放,这是主因;二是不利的气象因素,例如静稳天气下更容易产生雾霾。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三面有高台或山脉,静风天气比较多,容易逆温,城中和北部高楼很多,风很难通过,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就算污染源没有增加,但污染却容易积累,形成雾霾天气。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指出,治理雾霾应从源头和去向两方面着手。源头上就是要减少排放,去向上最好能改变风场,造成大风。
赵传峰说:“在国外一些大城市,如旧金山和洛杉矶等,一些高层建筑多在城市中心区域,多为繁华商业,而周边建筑偏低,多为居民区,从而形成了中心高、周边低的布局,有利于城市污染的扩散。”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说:“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雾霾问题。但是可以肯定,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有效,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
由此,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城市廊道建设,可增加城市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缓减雾霾和“热岛效应”影响,但并不能根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