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调查发掘现场(资料照片)
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天在北京揭晓,“浙江余杭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从25个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这是自1991年该评选设立以来,浙江获选的第17个考古项目。
我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09年以后,以岗公岭水坝的发现为契机,通过调查判断良渚古城外围存在着一个由10余条堤坝连接山体构成的庞大的水利系统。
2015年7月到今年1月,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了正式发掘。同时,与山东大学、南京大学联合对坝体和库区进行了勘探调查。最终确定水利系统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境内,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同时。提取样本进行碳14测定后,得出的12个测年数据在距今4700年至5100年之间,属于良渚文化早中期。从而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的都城结构,由内而外依次为宫城、王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
发掘领队王宁远研究员介绍,目前发现的11条水坝按形态和位置不同,分为长堤和短坝两类。长堤沿山前分布,连接两山的短坝又可分为建于山谷谷口的高坝和连接平原孤丘的低坝。专家推测,该系统或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综合功能。
以防洪功能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高坝大致可以阻挡短期内870毫米的连续降水,相当于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低坝之内是个倒三角形的低洼地,根据现存坝高海拔10米推测,可形成面积达8.5平方公里的蓄水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