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德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以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为引领,以“竹乡画廊”和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建设为抓手,以“三点”带“三新”为思路,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德样板。
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切入点”,绘就和美乡村“新面貌”。坚持科学规划。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每年择优选择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心村作为创建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84个、在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4个,先后四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坚持分层推进。从“十星清洁户”单元创建到“最美庭院”示范带打造,从以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等方面开展的重点自然村整治提升,到逐步建设为市级、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分层推进。坚持分类推进。成功打造“原味四合”“骑趣东亭”“五彩杨滩”“生态卢村”等一批特色小镇以及“洞天福地和美桃园”“桐溪福地文化琳塘”“康养东亭徽韵社区”“德源甘溪康养典范”等一批特色村庄。同时将已建的中心村分类开展打造提升,不断扩大美丽乡村示范带的辐射范围。
以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做强“土特产”文章。成功打造“地道广德”区域公共品牌。目前累计培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67个。其中“广德黄金芽”种植面积5.5万亩,综合产值达20亿元,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名单。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市共发展龙头企业23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合作社590家左右(省级以上23家)、家庭农场4500余家(省级以上74家);安泰农业、中天粮油、大溪坞农业等5家企业创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认定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个。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竹乡画廊”旅游公路品牌为媒介,修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110公里,大力推动茶产业、竹产业等产业向道路沿线聚集。“竹乡画廊”旅游公路串联笄山竹海、云景牛山等10个3A级以上景区和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招引欢溪源自然公社等新业态文旅项目20余个,累计建成民宿酒店48家、农家乐140余家,现有规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291个,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广德市获评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38.6%。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点”,构建民富村强“新局面”。持续发展壮大新型村集体经济。全市133个村(社区)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积极探索多元化增收途径。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600万元用于69个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截至2023年底,项目累计实现收益2244万元。新杭镇、卢村乡、升平街道成立镇级强村公司,探索全域“抱团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3家强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达527万余元。2023年全市133个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总收入达1.2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的村34个。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有机结合,促进民营企业与村、农户之间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7家企业对接174个项目、87个村,项目投资达24亿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经营权流转面积31.882万亩,流转率达64.24%。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盘活闲置住宅439宗,吸纳社会资本约4.4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080户,村集体增加收入近700万元,涉及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4129万元。(张绍文 叶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