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4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刘理明)小公民意识培养,是杭州市文一街小学的一项省级立项课题,每月一个主题的专项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9月22日,文一街小学四年级全体师生外出进行德育实践活动——参观杭州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
“这个填埋场真大,它能容纳多少垃圾?”四年级学生潘依诺好奇地问道。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杭州主城区每天生产垃圾6500吨,高峰时有7000吨,而99%的填埋垃圾都在这里完成,这是天子岭的二期,规划是5年,后面杭州再无第二个天子岭”。同学们听后很伤感,纷纷议道,要做好垃圾分类,因为很多垃圾可回收再利用,就不必再填埋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填埋产生的填埋气,也就是沼气,被管道收集,用来发电。每天都有8台机组同时运行,并入华东电网。填埋产生的剩滤液,也就是污水,经过处理,可以用来浇花、养鱼、洗车,甚至可以做到直接饮用。更令同学们惊奇的是,脚下所站的地方,是填埋场的第一期,下面填埋了自1991年到2010年,杭州产生的900多万吨垃圾。地表下面,按照植土、培土要求,堆放普通土壤1.5米,建成了我们眼前花草树木相映成趣的公园,公园里有亭子,有电视塔,有废弃材料制作的雕塑。
此次垃圾之行,同学们感触很深。垃圾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城市才能保持清洁干净的市容,成为宜居的幸福家园。
跟着“垃圾”去育德,是文一街小学德育工作的新举措,学校分管德育的陶校长表示:学校德育工作是一条漫长之路,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德育工作又是一项利在未来的工程,需要老师们默默奉献。
天之岭之行是垃圾育德的起点,接下来,学校将垃圾与语文、数学、科学、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整合,做成“垃圾”课程。比如,语文学科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我与垃圾的故事”;数学让学生调查、计算自己家庭、社区、学校产生的垃圾总量,计算出可回收的百分比等;科学可以让学生探索垃圾分解的原理;美术可以让学生变废为宝,利用废旧器材设计、制作美丽的作品;音乐可以让学生尝试编排歌曲,将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行为编排朗朗上口的童谣、小品便于学生理解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