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民生

这个春节,杭州“静”下来了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归家的车票上描摹着年味,蒸着饺子的厨房氤氲着年味,《难忘今宵》回荡的大街小巷扬起年味。

  这个春节,与疫情迎头相撞。有人穿上防护服,有人换上红马甲,有人退掉了回乡的车票,有人在雪夜里坚守岗位,有人安静地留守在家……杭州在弥漫的年味里“静”了下来,每个普通人用行动支持着这场“战疫”,换另一种方式推动这个城市文明的高度。

  愿新的一年,所有人都有趣有盼、无灾无难。

  “静”下来的杭州 处处暖流

  2月2日,正月初二。杭州下雪,夜晚的气温降到了零摄氏度。

  借着小区的路灯,我看到小区封控的一幢房子里,几个来自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志愿者——“大白”,在楼道里坐着值守。这是杭州疫情迎来拐点之前,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本来应该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在这里做志愿者,守护老百姓的平安和健康。

  这个春节,杭州“静”下来了。这个春节,没有呼朋引伴、对酒当歌,有的是厚厚的防护服下每一张认真的脸:有的在做核酸检测,有的在站岗值班保障后勤,还有更多的人宅在家里自觉隔离。

  安静之下,处处是暖流。在小区的党员志愿群里,“我要报名”的声音打动人心,“让我来做”的承诺坚毅笃定。他们原本是老师、军人、律师、公司职员、学生等,如今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原本都是普通市民,如今却化身为热线员、信息员、采购员、宣传员,家国情怀、见义勇为、同舟共济……这些高尚品质,成为朴素的情感,让更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因而心向往之,营造充满生机、充满温情的春天。

  人们心中的春天,比大自然的春天更有魅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一位74岁的老党员志愿者说。“今天是女儿生日,我带她一起在小区门口站岗。”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我来为社区工作人员理发。”一位理发师说。每个普通人都如星辰,微小但释放着自己的光芒,交织成灿烂的星河,护卫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有寒暑轮替、草木枯荣,那些无法被时光磨灭的,是精神的沉淀、价值的刻印;那些注定被人们铭记的,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

  西湖边的花开了,柳条日日新。2022年的春节,对杭州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那些在春天里挥洒汗水、忘我付出的人们,注定将为历史所铭记。(记者 郑莉娜)

  暖房

  2022年春节,在杭州过。

  在杭州过年,一是因为值班,二是因为暖房。

  春节值班总要有人,今年轮到我,这责无旁贷。但是,在一众南北方的亲友看来,暖房才是留杭过年的重要理由。在老辈人看来,新房建成,就是要笼人气,尤其是在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里。

  暖房南北方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方法可谓迥异。记得老家的房子装修完毕,家人选了良辰吉日,先搬进去一个“四条腿”的物件,证明这屋里已经有人住了,至于真正搬家那就随意了。

  在杭州,乔迁、暖房有很多讲究,但具体到每个地方、每户家庭又不尽相同,据说有的要搬进“发篮”(彩纸糊的小竹篓,里面存放着头发等物),取其发达之意,还有的要搬进吉祥草、万年青、柴米等,寓意“万年吉祥”“柴米丰足”,另外,还要焚香点烛,等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要讨个好彩头,以便兴旺发达、安居乐业。

  而在老家河南鲁山,更普遍的暖房也叫“燎锅底”,“燎”就是烧,“燎锅底”就是烧火做饭的意思,新家开火做饭有了烟火气,新房才算是个家吧。而“燎锅底”一般都要择取吉日,贴对联,放鞭炮,有的甚至还要杀一只大红鸡祭宅。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要在暖房时吃发面厚馍,这个寓意兴旺发达的发面厚馍,其字面意思已经告诉了人们它的外形——厚馍,甚至于制作工艺——发面。所以,简单理解发面厚馍就是用发酵过的面制作的一种厚厚的馍。貌似做法简单,形状彪悍,但味道真不是一般的好,因为是发面炕出来的,其外表焦黄,口感脆硬,而内里柔软,整体散发着小麦的醇香,一入口便会不自觉产生一种碳水的满足感,甚至是生活的富足感,特别适合暖房之用。

  如今,“燎锅底”主要是在新家宴请亲朋好友一起吃个饭,热闹热闹,增加一些人气似乎就可以,而吃发面厚馍之类的,因为条件限制也就不怎么计较了。

  作为一个北方人,杭州暖房的规矩还没学会,思来想去还是简单点好。本想着,搬家时告诉灶王爷一下,也算有个仪式。但妹妹告诉我,除了过年,灶王爷他老人家不能被打搅。于是,择了良辰吉日,开火做饭就算是搬家了,至于暖房就等过年吧。

  但2022年春节,即使想让亲朋好友在家里热闹一下也不行了。河南、天津、北京接连遭遇疫情,而杭州也难以幸免。在这种大形势下,亲友往来就显得有点违和了,也不安全。所以,这个春节,暖房行动被进一步简化。

  简化的是形式,但一家人在杭州过的第一个年,却一点也不简单。煮肉、炸丸子、做水饺、蒸腊鸭,南北食物都有体现,读书、写春联、看春晚、视频拜年,其乐融融,也倍感温暖。

  大年初一,我叫过儿子,让他写几个字,他说写什么,我说就写“壬寅安康,奋进中国”。新的一年开始了,家与国都要暖暖的。(记者 侯英帅)

  值守在断桥的春天

  大年初四,立春,雪霁初晴。

  下午2点,断桥上的游人骤然多了起来。每年的节假日,断桥都会成为西湖风景的“扛把子”,上演着重要角色。“请戴好口罩!”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一手举着牌子,一手拿着喇叭提醒大家,疫情还没有远离。

  何晓鸣腰间挂着12斤的警用装备,和同事一起,已经在断桥卡点执勤了6个小时。

  何晓鸣是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岳庙派出所的民警,已经在断桥卡点执勤了十多年。他帮助过许许多多喜欢西湖的人们,也和断桥一起度过了很多重要时刻。今年他仍然和同事一起在断桥上过春节。

  “何警官,我捡到一个孩子。”景区保安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送到何晓鸣这里来。小男孩脸上挂着两行泪,一边哭一边往嘴里塞吃的。“他和妈妈走散了,问妈妈的手机号码,他也报不全,你给找找。”景区保安说。

  何晓鸣一边安慰小男孩,一边把孩子的照片发到了工作群里。

  5分钟后,一位白衣女士飞奔而来,一把抱住民警手中的男孩。“吓死妈妈了,你跑到哪里去了?幸好没事儿。”女士见儿子无恙,频频道谢。

  “如此迅速地帮助走失男孩找回父母,得益于警力的科学布局。”岳庙派出所教导员张星介绍,断桥点位是“一分钟快速反应圈”,全天24小时值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1分钟内就能快速响应处置。

  除了孩子走丢的警情,游客丢失东西来求助的也很常见。爱在西湖边拍照的游客,最容易掉的就是手机。

  “苏堤上有游客手机掉水里了,请求支援!”腰间的对讲机响起。由于断桥卡点24小时离不开人,特保汪晓均请求“出战”。他开着巡逻车,拿着所里的特殊装备“长缨在手”,穿过长长的人潮,直奔事发地。“长缨在手”是一个可视水下打捞杆,可长可短。

  到了目的地,已经有同事在了。他问清楚掉落的地点,把长长的“长缨在手”塞进湖水里,摸索了一会儿,也就三五分钟,就把手机捞了上来。围观的人目瞪口呆,“这么神奇吗?”一位大爷把捞手机的过程直播了出去,啧啧称奇:“这就是我们的西湖,大家可以来玩儿。”

  “这是我们楼海锋副所长自制的工具,绝对神器。”汪晓均说,来西湖游玩的游客很多,丢手机的也很多,“我们所一年大概能捞出价值上百万的物品吧,大家都是熟练工。”

  汪晓均是河南漯河人,已经5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他还参加了两次杭州的疫情防控,“等疫情结束了,想回家看看。”

  岳庙派出所所辖的3.6平方公里内,外来游客多、文保单位多、知名度大,环境也最复杂。为了让这方区域平安祥和,岳庙派出所联动了城管、运管、交警、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等单位共同守护。仅断桥巡守点,这天下午,就有包括西子义警在内的50多位管理人员值守。

  “你看,这里有保俶塔、西湖、断桥,这些都是我们的天下。这里有人放风筝、跑步、拍照、赏花,大家都开开心心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愿。”说着,何晓鸣腰间的对讲机又响起了,他与同事一起走向断桥。

  夕阳刺破云层洒向西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映衬着他们的警徽闪闪发亮。(记者 郑晖)

  厨师与厨房的春节

  持续了多天的雨雪天气后,杭州终于在年初四、立春这天迎来了久违的太阳。中午边,位于余杭仓前的梦想小镇街上,拖家带口出来散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不过这个点,李林明正在厨房忙碌,这个春节因为疫情,他留在杭州过年。

  李林明是一名粤菜师傅,老家在广东湛江,去年来到杭州梦想小镇的这家粤菜馆当厨师。

  “以前在老家工作的时候,春节我一般也不怎么休息。”李林明说,厨师的工作就是这样,别人吃团圆饭的时候,他们在做菜。

  “今年正好赶上疫情,那就不回家了,大家平平安安的最重要。”今年的年夜饭,李林明是和女朋友一起吃的,他说,等疫情稳定后,他再回老家看望父母。

  牛排、炖汤、面包等都是李林明擅长做的菜,他说,在杭州,吃粤菜的年轻人居多,他也一直在尝试做一些创新,以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

  在厨房里和李林明一起在忙的还有来自东北的楼师傅,他是店里负责烧烤的师傅。是的,这家粤菜馆同时也经营烧烤。

  “今天店里客人明显比前几天多了。”楼师傅说,前段时间因为天气不好,人们基本都窝在家里没出来,就连点外卖也很难有骑手接单。为了保证菜品的口感,店里的服务员就临时充当了外卖员的角色。

  下午4点,粤菜馆开始迎接一波波的客人。他们有的是和家人一起来,有的是和朋友一起来,还有的是和相亲对象一起来……

  当天下午,我还经过店长批准,当了一回服务员。

  服务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端茶送菜”。有客人进来,先引他们到适合的位置上坐下,提醒他们扫码点单,然后给他们上杯热水。客人下单后,电脑会语音提示并打出菜单,我把一张给厨师,另一张拿给客人。厨师做好一道菜,会端到窗口并摇一下手铃提醒我去拿。我把菜拿到客人桌上,并在其菜单上用指甲划掉相应的菜名。

  看菜单,大家似乎更喜欢在晚上来吃烧烤。“有些人大半夜还要过来吃呢!”楼师傅介绍,因为客人的这个喜好,所以他一般晚上要比白天忙一些,一直要忙到凌晨2点。

  受疫情影响的春节比往年安静了许多,不过在那热闹的厨房里、在美味的烟火气里,安静的春节依旧温暖。(记者 葛玲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