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滨江的居民近年有个遗憾,以往车速很快的江南大道这两年越来越堵,有人说高峰期甚至堪比城西的文二路、文三路。
2005年开始,江南大道设了双向“绿波带”,按道理,车子开过来应该一路绿灯才对。但现在全长约10公里的路,15个红绿灯,常常走一个堵一个。
今年滨江将开始三年智能交通规划,第一桩事就是升级优化江南大道上的“绿波带”,力争今年上半年,一脚油门踩下去,一下子可以通过好几个红绿灯的好日子在滨江重现。
绿波带从2010年开始效果弱化
因为10年来江南大道上车增加得太快了
“绿波带”是个什么奇特的玩意儿?
它是在一个区域或一条道路上,将纳入控制范围的信号灯全部归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并使用先进的计算方法,根据车流量科学合理地指挥交通。比如江南大道,它的设计时速是70公里,当你通过第一个绿灯时,只要保持匀速行驶,一路下去遇到的都将是绿灯。从司机的视觉看,前方绿灯好似绿色波浪滚滚而来,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绿波带”。
我们有同事住在滨江,他说:“2005年底搬到滨江时,江南大道15个红绿灯,只要一个绿灯,接下来就全程绿灯,走完只要9分钟左右;而在市区,没个半小时下不来。”
但从2010年后,路况有了变化。“江南大道月明路口到钱江四桥上桥口,5个路口,以往只要2分多钟就够,但现在一路红灯都是常事,起码花个10分钟。”
为什么绿波带作用不大了?滨江交警大队说,主要跟车流量增加太快有关。
2005年,江南大道上,每小时一个断面通过的车辆只有350辆左右;而据2013年统计,已上升到1800多辆,增长了5倍多;最新的统计是,早晚高峰单向车流量已超过3000辆/小时,远远超出绿波带设计的最佳通行量。
“车一多,就快不起来,更别说保持70公里/小时的匀速了,这样信号控制系统就没法根据车速来设置绿灯时间,很多车子往往前一个灯次还是绿灯,后一个灯次就碰上红灯了。”滨江交警大队说。
除了车多,还跟江南大道沿线楼盘纷纷交付,入住人口越来越多有关系。导致横穿江南大道的车辆、自行车和行人比例随之增高,车自然快不起来。
如何升级?智慧交通来帮忙
为了让江南大道上的绿波带重新“绿”起来,近两年来滨江交警也屡次尝试各种改进绿波带配时的方法,但收效甚微。
去年起,他们开始尝试联合中控集团旗下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江南大道上试点推行当下最智能的区域协调控制系统,通过设在指挥中心统一的客户端,对区域内所有联网路口红绿灯进行远程协调控制。
中控信息公司城市交通事业部副总工程师沈建惠说,现在绿波带只是设在江南大道一条路上,但拥堵往往是区域性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路,要让一条路的交通通畅起来,不妨从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整体协调,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譬如说发现江南大道车太多了,可以及早在邻近道路上采取相应的交通措施,或者让车辆分流或者让车速慢下来,这样江南大道上的交通流量就不会太多。
同时,江南大道上所有红绿灯也将通过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升级,变得更聪明,能根据路上的车流量大小,实时自动调整红绿灯时间长短,车流量大,红绿灯时间就自动延长,车流量小,红绿灯时间自动缩短。
沈建惠说:“再加上人工干预,预计江南大道的绿波带至少可以回到两三年前。”
江南大道打算建地下通道
江南大道是滨江区域内最主要的一条东西向干道,考虑到其越来越拥堵,目前杭州有想法把其进一步升级为快速路。
初步方案是沿着江南大道,在三桥和四桥间做一条地下通道,这样来往机场、钱江一桥一带的过境车,就可以快速从地下通过,大大减少地面交通压力。
但地铁6号线也要从江南大道下过,两者之间如何衔接不冲突,是目前要克服的最大一个难题。
望江路过江隧道北入口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望江路、富春路口最近有交通调整
关于江南交通,另外一个利好消息就是望江路过江隧道的建设。
这条位于三桥和四桥之间的过江通道,今后对于江南人们来说,意义可能比三桥、四桥还要大,因为其一头连接江南的江晖路,位于滨江区政府附近,是滨江居民最集中的地方;另一头连接望江路,今后从隧道出来的车辆可以通过望秋立交直接上“秋四”高架,然后转到中河高架和秋石快速路上去。
去年底,望江路过江隧道先开始试验段。试验段位于望江路与富春路交叉口,长度约145米,工期约14个月。
而昨天从建设单位传来的最新工程进展,目前试验段北入口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2月上旬已完成跨新塘河两侧钢便桥和临时便道铺设,并完成了这一段新塘河河道的南侧改道和新塘河上老桥的拆除,为下一步在这路口大开挖建基坑做好了一切外部准备工作。
施工虽然顺利,但对过往车辆来说,这段时间稍受影响。
从上周五开始,一直到10月31日,富春路(闻潮路-望潮路段)机动车道将由双向6车道调整为双向4车道通行。
同时,望江路富春路路口禁止南北方向机动车左转,即禁止富春路南向西、北向东左转,过往车辆请通过望潮路、甬江路等道路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