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越来越近了。
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他同时透露,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方案会有一个预告期,若干年以后再开始实施。
养老险抚养比2050年将达1.3:1
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9.3%,2050年将达到38.6%,这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目前,我国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到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老龄化也会使医疗保险支出面临更大压力。
尹蔚民透露,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1年提高,由2005年的月养老金人均700元,一直到现在人均超过2000元。
尹蔚民介绍,我国目前的退休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期确定的,当时人口的预期寿命不到50岁。现在建国已经60多年,国情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的预期寿命已达70多岁。而我国的退休政策没改,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有8000多万,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尹蔚民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政策,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
■方案
清华教授:方案已拟订完毕
“通过前期的磨合与讨论,人社部的方案已经拟订完毕,下一步就是走国务院审批、征求意见、进一步讨论等程序。”10月16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采访时称。
其实,同样的口径,同样的推出时间表,在今年全国两会的记者会上,尹蔚民就有所提及。如今的再次提及,无疑是在为明年的征求意见做铺垫。
对于采取渐进式“小步慢走”的基调,早在2013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涉及方案时就已涉及。当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武大等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订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其中,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属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两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 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每几年延长3个月,延迟5岁用20年的过渡期,但为了避免制度碎片化,特殊群体并不单独列出。
■意见
反方:不能只看到“中国退休年龄最早”
北京青年报刊登于骞的署名文章指出:
一些国家的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国家和劳动者之间达成并执行一项契约的结果——国家不断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劳动者则以延长劳动时间、创造更多劳动成果和效益来回报国家。在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中国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的工作,才能为退休年龄“与国际接轨”创造相应的配套条件。
有专家认为,退休年龄不应只看多少岁退休,还应看一个人一生的劳动时间。据统计,中国职工年均工作时间为2100小时,以女性55岁和男性60岁退休计算,女性一生的实际劳动时间为77700小时,男性为88200小时。在作为发达国家的英国,职工年平均工作时间为1677小时,以女性60岁和男性65岁退休计算,女性一生的实际劳动时间为70434小时,男性为78819小时。
正方:不要一听到延退就急眼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则在环球时报刊文指出: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中,劳动者只需缴纳其中的8%,而单位则需要再缴纳20%。作为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个人缴纳的比例是4%,而单位还要再缴纳4%。通过延迟退休的方式筹集养老金,似乎也比减持国有股或出售国有资产来给养老金“堵窟窿”要慢得多,可见延退只是缓解养老金潜在压力的途径之一。
对普通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在经济上未必不划算。试想:劳动者在岗的工资显然要比退休时要高,多在岗几年,收入自然要比早退休几年要多。从实际来看,不少人都希望在退休后再返聘,其实就是通过“准在岗”的方式再挣一份钱。
侧方:配套措施需跟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强调,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在制订过程中,国务院层面会为其配备多种配套措施,比如,养老金的制度结构,它不仅是财务问题更是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支持问题,尤其个人账户一定要体现出多工作、多积累的特性。
杨燕绥强调,农村富余人员和加工业大龄人员向服务业转移需要很多的政策支持,比如,需要职业培训、咨询、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同时,由于这部分人的精力以及时间有限,还需要社保缴费能否按照小时为单位计算等一系列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孙博则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应对养老金缺口、劳动人口供给等方面的必然选择,但是,如仅仅是通过增加老百姓工作年限、减少领取年限来缓解养老金缺口,并没有体现政府的养老责任,同时推行的阻力相对较大。在孙博看来,鼓励式的延迟退休应成为方案的主旋律。
而冯海宁在每日经济新闻撰文指出:尽管我国平均退休年龄全球最早,但不等于人人退休年龄都早,也不意味着每个人的退休年龄都必须延迟。因此,最终确定的改革方案,应该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分类改革。另外,对非公有制单位职工,最好是把延迟退休的决定权还给职工,即实行弹性退休制。鉴于多次民调显示,大多数人反对延迟退休,就需要深入研究民意、吸收民意民智,并做好说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