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聚焦创新深化 共话未来发展

1月30日,金华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举行集中采访。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共话未来发展。

郑公民 以项目大建设推动 经济大发展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展项目落地攻坚行动,全面提升投资效益。今年有哪些新的战术打法?

市发改委主任郑公民:对标报告提出的“提升投资效益”,2024年将深入实施“十百千万”攻坚行动,“十”即固投增长10%以上,“百”即实施省“千项万亿”项目100个以上,“千”即完成年度投资2700亿元以上,“万”即带动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以上。重点在三个字上发力;

一是“招”,千方百计招项目。今年要力争招引70个项目,一季度20个以上,以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推动全市民间投资较快增长。

二是“谋”,实之又实谋项目。今年初谋划了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78个,年度投资1779亿元;纳入省“千项万亿”项目139个、年度投资572亿元,项目数居全省第一,但投资额全省第四。下步将重点加强大项目的谋划力度。

三是“抓”,晾晒比拼抓项目。以139个省“千项万亿”项目为核心,以100个市领导联系的标志性项目为牵引,确保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40%,二季度达到60%,10月底前全部实质性开工。

张群环

锚定“港”“廊”“链”强攻坚

加快国际陆港枢纽建设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接下来有何举措?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群环:报告提出,要锚定“港”“廊”“链”强攻坚,坚持把国际陆港枢纽作为现代化都市区的引领性工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通道拓宽。一方面,拓宽对外通道,完善高速、水路、铁路等大通道建设,加快形成立足华东、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通道体系。另一方面,拓宽对内通道,加快打造公路快速疏港通道,形成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

能级突破。枢纽承载力大突破,编制实施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加快18个补链强链试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金义国际机场项目前期。功能集聚力大突破,推动世界一流强港浙中支撑中心、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区域大宗货物集散中心、华东卡航集结中心等“四大中心”加快形成。政策服务力大突破,深化海关便利化监管措施,加速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在国际货运环节应用,探索开展海铁联运“抵港直装”。

品牌打造。打造海铁联运品牌,力争今年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35万标箱。打造内河航运品牌,全面推进全市内河资源整合,力争今年内河港口吞吐量达350万吨。打造公路品牌,助力整合市本级、义乌、永康等地集拼仓储、卡航运力、海外服务等资源,打造服务联运枢纽、支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综合公路港。

陈夙

强力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

记者:针对浙中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我市已开展哪些工作,接下来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科技局局长陈夙:过去一年,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全面起势,重大科创平台体系初步构建,新开工建设重大科创平台项目16个,浙中科创走廊“创新之钥”作用凸显。下一步将聚焦我市10大制造业平台和10条重点产业链,启动实施“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重点在“建强用”:

聚焦产业建平台。2024年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光伏及新型储能、电动工具、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布局建设10家高能级平台,基本实现标志性产业链全覆盖、重点培育产业链有布局,为相关产业领域延链补链强链提供有力保障。

协同支持强平台。制订浙中科创走廊专项政策,印发实施《金华市“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实施方案》,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院校合作、项目建设、人才引育等方面给予支持,促成更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链主企业等参与重大科创平台建设。

强化统筹用平台。按照“该不该、行不行、好不好”的要求,探索完善重大科创平台“科教人贯通”机制,充分发挥重大科创平台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产出一批服务国家和省、市战略需求的标志性引领成果。

陈洪

推动10条重点产业链

培育工作全面起势成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10条重点产业链作为实施新时代工业强市的有效路径,加快建设具有金华特色的高能级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市开展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计划如何推进?

市经信局局长陈洪:我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确定重点培育的10条重点产业链,既有电动工具、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也有新能源汽车、智能光伏等新兴产业,还有电子化学品、机器人等未来产业。2023年,10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近3800亿元,占规上工业55%。

一是编制了《金华市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一个链长挂帅、一个责任单位牵头、一个产业规划指引、一套产业政策扶持等“十个一”的工作路线图。

二是建立了高规格链长团队,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链长,9位市领导担任10条重点产业链链长。

三是举行了10条重点产业链发布会,召开了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专场招商推介活动。

四是各产业链链长亲自挂帅,带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建设情况,累计走访调研企业80余次,召开部署会20余次。

五是明确了今年10项重点任务、8项工作目标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七机制五清单”,以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实施各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

六是常态化开展工作推进,每周整理发布工作进展情况,并召开各类协调会,推动各具体事项落实落地。

市经信局将牵头落实好10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提升一批产业平台、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破解一批产业发展难题。

卢关荣

以两个片区建设持续深化“千万工程”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新时代‘千万工程’更加靓丽”。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在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卢关荣:2024年,我们将聚焦示范引领和短板提升,推进和美乡村先行示范片区和重点提升片区建设,把两个片区建设作为深化“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载体、主平台、主抓手。

乡村建设要示范引领。未来3年在全市打造25个示范引领、全省一流的先行示范片区。先行示范片区建设要有片区化、全方位、融合集成的特点。

产业发展要突破振兴。一方面聚焦重点求突破,全市层面,重点抓好两头乌、火腿、花卉苗木和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县级层面,聚焦“一县一链”,围绕地方重点产业链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围绕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链强链补链方面求突破。

农民增收方面要攻坚提升。全市确定约100个重点提升片区,加强资源整合,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土地指标等要素资源,把农民增收工作真正抓到实处。

冯涧

“练好内功”“巧借外力”

扩大婺剧影响力

记者:婺剧作为金华地方剧种,近年来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文化浙江的一张“金名片”。新的一年,文旅部门在扩大婺剧影响力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文广旅游局局长冯涧:文旅部门将从“练好内功”“巧借外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扩大婺剧影响力。

“练好内功”就是要在剧团、人才、作品上发力。恢复武义国有婺剧团,发挥浙婺作用,探索国有剧团间传帮带的合作模式,同时加大民营婺剧团扶持力度,国有、民营“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做好业务骨干培养,力争培养出更多梅花奖得主,加强营销、管理、宣传等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婺剧现有剧目的加工提升,再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作,在演出形式、演出内容等方面创新摸索。

“巧借外力”就是要借好国家平台、世界舞台、旅游展台、媒体跳台四个“力”。支持婺剧持续亮相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央视春晚、央视新年戏曲晚会、中国戏曲节等高规格的文化演出活动。加大力度推动婺剧走出去,让婺剧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年内计划15场以上。以婺剧为突破口,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如打造婺剧小镇、设计婺剧好礼、开展景区婺剧文化体验等,推出带有烟火气的小清新类型的婺剧短视频、微短剧、影视作品“集群”,让婺剧成为潮玩,圈粉更多年轻人。

徐根生

帮助企业走稳、行远、做大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企业‘走出去’风险评估,开展涉外法治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增强总部经济聚合力、带动力”。在护航企业更好“走出去”、成功“走回来”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商务局局长徐根生:订单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我们将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企业走得稳、行得远、做得大,打造“走出去”金华样板。

一是全力支持企业精准拓市场。持续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行动,打造境外营销体系,培育、合作海外仓229个,覆盖五大洲52个国家,探索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和永康五金展等知名展会走出国门,培育浙江出口名牌70个以上,金华出口名牌210个以上,为本地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提供便利,邀请外籍客商来金开展商务活动。

二是全力指导企业有序“走出去”。实施“丝路领航”新三年行动,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探索开展重点县(市、区)“海外金华联络点”布局,建立以制造业为重点的“境外投资”监测分析系统,完善“境外投资企业服务联盟”。

三是全力实现总部经济新跃升。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全球化布局,通过不断延伸的地瓜藤蔓“反哺”根茎,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引导培育省级本土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全市纳入本土培育库的跨国公司达20家以上,构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开展高质量跨国并购,支持领航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基地或创新联合体。

李天标

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以重点领域改革为企业护航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以重点领域改革为企业护航。今年在优化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市司法局局长李天标:我市已成功入围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候选名单。2024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全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找差距、改革破难勇争先。

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突出“四个聚焦”推进“四项改革”:聚焦基层基础,深化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聚焦前端预防,实施行政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聚焦中端规范,实施行政执法质效提升行动;聚焦末端化解,推进行政争议调解改革。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抓好三项改革。深化企业合规改革,按照“一县一品”,打造形成“一个产业、一部指引、一个合规中心和多个示范点”的产业合规推进模式。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建立市县两级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企业合规中心,打造一批“一类事”法治服务场景。开展涉外法治服务改革,立足自贸区和中非合作交流优势,组建涉外法治服务联盟,助力我市外向型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