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市应急管理局秉持“一件事”思维,高效推进我市存量焊机“加芯赋码”,实现电气焊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
电气焊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一件事”,涉及调查摸底、考察学习、专项资金申请、政府采购、制发方案、监督检查、平台数据对接、风险监测预警、“加芯赋码”、非持证焊工培训考证等多个环节,工作流程长、责任部门多、波及企业面广。市应急管理局紧抓“一件事”关键环节,高效推进电焊机“加芯赋码”。制订工作方案倒排工期,明确责任,受到省应急管理厅高度认可并转发全省各地学习借鉴。政府采购服务依法依规、能快则快,大大缩短采购周期。在平台数据对接方面,积极协请省应急管理厅及第三方服务机构,采用硬件协议SDK集成和后台IOT平台对接方式,比专家评估时间提前2周。同时,采取企业申请、县区负责、上门与集中安装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提高安装效率。
为提高从业人员安全作业水平,市应急管理局开办电焊工培训取证专班,引导非持证作业人员参加培训考证,将“扫码应用”纳入焊工考证教育培训内容。加装过程中,坚持“边安装、边培训”,对焊工、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和事故警示教育,指导企业依托“皖云焊”加强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
截至目前,我市电焊机“加芯赋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接入平台数字焊机2018台,涉焊企业1245家,持证焊工941人,有效预警176次,拦截无证作业683人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