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
推动数据要素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经济学教研室经济学博士、讲师 蔡陆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制度规则等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
在此背景下,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数据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有利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涵盖了数据产权明确、数据流通机制建立、数据价值评估及数据安全保护等多个方面,是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之一。通过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不仅能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这项改革将推动数据从资源到生产要素的全面转变,形成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利用,进而促进经济的全面升级。
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路是通过构建和完善数据市场机制,提升数据资源的流动性和市场价值。一方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将促使企业和机构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进行创新,推动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升级,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数据的市场化交易和应用将不断扩大数据需求,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侧动力。这种供需良性互动的机制,将为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嘉兴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先锋;抢抓改革机遇,通过建立数据流通和交易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的高效配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数据产权,规范数据流通,建立数据评估标准,并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形成了完善的数据市场体系。
【破题】
用数据为水域监管安上“智慧大脑”
昨天,走进位于秀洲区新城街道的浙江星天海洋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除了满墙的专利发明,电子大屏上一张张七彩三维水下地形图格外引人注意。这个数据平台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全域水上及水面动态,还能清晰地查看水下的地形地貌特征,甚至连沉船、水下桥墩等河底细节都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我们的产品是全海深覆盖,不论是内陆河湖1至2米的浅水区域,还是马里亚纳海沟11000米的深海区域,都能够实现声呐探测全覆盖。”公司副总经理丁飞指着展台上4个水下声呐探测设备介绍。其中,体型最大的这款声呐探测设备可“来头不小”,去年,它曾携手“嵙海六号”智能无人船踏上南极探索之旅,为科考队在南极海域的海洋环境研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样一家为“国家队”提供专业设备和数据技术支持的企业,缘何落户嘉兴?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开始浪潮翻涌。
那一年,星天海洋也乘“数”而上,基于在海洋测绘领域领先的技术经验,为了推动水下探测的全面发展,开始在民用领域着重发力。
嘉兴作为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带,周边区域水资源丰富,对星天海洋这样以水下探测装备研制与海洋信息化系统研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此外,嘉兴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邻,交通便捷、数据资源丰富,在发展数据产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丁飞看来,星天海洋不仅要在嘉兴大展拳脚,更要带动相关产业在嘉兴落地生根。
可从深海向内河湖库转型,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比如内河湖库的探测设备主打小巧便携以及功能多样,以便能搭载在更小的无人船上执行探测任务,要在集成化上下功夫。关键部件如何缩小?产品如何散热?射频干扰如何阻隔?一个个难题摆在了丁飞的眼前。“把‘硬骨头’一个一个啃下来。”他深知,无论军工领域还是民用领域,星天海洋都需要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前行。
接下来,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2000万元至3000万元,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二,都成了星天海洋闯荡“数”海的最佳证明。
2020年,第一代专门应用于河湖场景的GeoBeam400M设备成功研发,体积只有一张A4纸大小,重量小于5公斤,用双肩包即可轻松携带;去年,CuBeam ONE三维测深仪问世,在实现测深精度与效率双提升的基础上,把重量和体积压缩到仅为上一代产品的一半,能够搭载在更小的无人船上,同时通过对产品软件算法的不断改进,设备还能为用户提供支持二次开发的软硬件平台,成为全球唯一……
星天海洋针对民用领域内河湖库的特点,凭借自主研发,一步步迭代升级设备与技术,打造了水下全域综合性智能监管服务平台,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通过水下探测设备的研发和水下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希望为一线管理部门科学决策赋能。”在丁飞看来,水下探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1月,市区一河道清淤项目迎来完工,可参与项目的星天海洋测绘技术工程师陈业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他在对该项目的周期性测量过程中发现,部分河床的水底高程竟比清淤前还要高,甚至河底淤泥短期内上升高度达20厘米以上。经验告诉他,这是超出预警范围的一个数值。
陈业随即通过线上数据平台,查看了最新传输回来的三维水下地形场景图,“之前这里的河床是凹下去的,像一个坑,但现在这部分河床鼓出来了,而且回淤的形态是从围堰伸向河中,呈现一个扇形,这明显不是自然回淤形成的。”
在观测了回淤走势和深度走势后,陈业依据多年的测绘经验判定,此处存在疑似垃圾倾倒现象。他立即向项目方反馈,并联系执法部门现场查看,最终查出是一家企业私自将渣土倾倒至河道内,执法部门当即责令违法企业整改并进行处罚。
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关键是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在创新应用中探索流通路径、提升数据质量。水下全域综合性智能监管服务平台,不仅能在河湖水域管理上帮助政府部门通过获取数据降成本、提效率、科学决策,还能在水下应急救援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
数据要素市场犹如广阔的蓝海,潜在规模巨大。2022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印发,明确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去年,星天海洋与秀洲区科创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创新合作模式,为秀洲区开发出了“秀洲水域监管一件事”系统。将水域管理数字化,通过全域监控,可以实现河道管理、维护、违法行为监测、水闸监控管理和动态识别、巡检等全域管理,提高河道管理效率,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底举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浙江分赛嘉兴站活动中,星天海洋的“水下全域综合性智能监管服务平台”最终从176件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我们希望在嘉兴打造示范样板,让我们的数据平台和服务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荣誉是认可更是激励,这让丁飞的内心多了一份笃定。
【深化】
让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深度融合
竞逐新风口,往往是一座城市“越级”的良机。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
“作为改革的弄潮儿,嘉兴发展数据产业有优势、有基础,更有信心。”嘉兴市数据局局长吴国飞表示,自2016年开始,嘉兴历经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试点建设、全省统一推进的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以及今年初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直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路上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嘉兴坚持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双向赋能、深度融合”,发展壮大了微电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集聚了闻泰通讯、斯达半导体、昱能科技、聚水潭等一大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明星企业,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此基础上,嘉兴还特别重视数据产业生态的构建和优化。比如在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数据资源持有权登记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谋划建立了地方数据流通交易制度,起草了“嘉兴数据二十条”;又比如在数据资源流通方面,今年初以来,南湖、平湖、海宁、桐乡等地均有企业在各数交所上架数据产品并产生数据交易。
不过,嘉兴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仍处于探索启动阶段,数据要素供需不匹配、价值挖掘不充分、数据安全保障等问题仍制约着数据生产力的有效释放。在政策不断发力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活数据生产力?未来的改革方向又是什么?
吴国飞表示,嘉兴将继续秉承创新引领的发展理念,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公共数据平台、数据交易平台、数据运营平台、数据创新平台、数据产业发展平台等五大平台;加强数据基础制度研究,探索建立嘉兴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利益分配机制和促进数据要素融合创新机制;加强数据安全体系打造,确保公共数据管理和运营安全、数据流通安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