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傍着浙东运河宋高宗曾经赚了个盆满钵满

       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500多年前,朝鲜人崔溥著《漂海录》感慨浙东运河:“……江之两岸,市肆、舸舰纷集如云……”当时,崔溥所乘船只遭遇风暴,他和同船40余人从朝鲜济州岛漂到浙东台州沿海,上岸后由官府接待,沿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北上,被护送至京城,北返归国。

  中国大运河申遗河段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总长1011公里。

  其中,浙东运河239公里,占总长度的24%,且为大运河最南的端口,举足轻重。

  它始于春秋,盛于南宋。它不但让古代的杭州人普遍吃上了海鲜腊鲞、福建荔枝,还帮助宋高宗赵构大兴海外贸易,赚了个盆满钵满。

  小巷里的竹编阿婆

  见过十几拨遗产专家

  浙东运河的起点在杭州西兴。

  走进西兴,六朝牛埭、石砌埠头、堤岸、码头、城隍庙、过塘彷、商栈和码头委员会遗址和旧址……都还找得到,一些看起来鸡群漫步的荒草丛,当年是货物堆积如山的石砌埠头、西兴古渡;半截掩埋在水里的闸墩闸槽,当年就是入江的船闸所在,那时它的脚下曾汹涌着钱塘江的惊涛骇浪,断头河上,曾挤满了等待过闸的船队——八百多年过去了,钱塘江道逐年北移,今天西兴古渡同钱塘江已经隔着一段远远的距离了。

  昔日西兴繁华的长街,现在成了连一辆面包车也很难通过的狭窄小巷。一位阿婆坐在巷边摇蒲扇,一位在编织着西兴灯笼——西兴灯笼名噪一时,古时运河繁华,需要夜渡、照明,西兴许多人就以此为生。

  “现在,很少年轻人会编咯!”阿婆姓杨,今年83岁,姑娘时候就会这门手艺,对于路过她家门口、寻找浙东运河源头的游客们,她早已经见怪不怪:“大运河申遗嘛,我知道的。外国专家都已经来过好几拨,都喜欢看我编竹编。加上国内的专家团,我最少见过十几批了。”

  蒲扇阿婆笑眯眯不讲话,慈祥地点点头。

  山阴故水道

  始建于春秋

  浙东运河从西兴古渡向东南流淌,官河尽头,有镌刻着“福泽长流”的石桥和镇桥的城隍庙,当年这曾是一个客商熙来攘往、香火鼎盛如炙的繁华去处。

  桥东两头1.5米高的石狮,像是护驾的士兵,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仍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守护着浙东运河。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中国大运河在这里平静而满足地流淌,柔媚秀丽。这段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汩汩流过凤凰公园,两岸杨柳依依,古桥幽幽,其中白鹤桥两侧用水泥仿石板铺的台阶,尽显古色韵味。运河两岸是两条500多米的衙前老街。

  浙东运河,西起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其中有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

  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公元前493年至前473年)。据说,这条故水道是越王勾践因战备和富国强兵所需,动员全国军民挖掘的。在当时,这条故水道的主要功劳是振兴越国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到了汉代,浙东越地已依山阴、会稽两县界筑海塘,用来抗拒潮汐的侵袭。山阴海塘,绵亘百余里,被当地百姓称为“江南水上长城”。如今的“水上长城”,被钢筋水泥加固后,还是当年的样子,巍然壮观。

  陶瓷品成了

  输出海外的“宠儿”

  汉末三国四期孙权雄踞江东,提出"西连刘蜀、北抗曹魏"的政治主张,并且奖励农桑,兴办时水利,开发海运,开创了浙东与海外交往的先例。

  浙东运河凭借曹娥江等把宁波与杭州的水路联系起来,形成了大运河的南端终点,为中国大运河提供了河海联运、接轨内外贸易的水道与港埠,是运河连接世界大通道的南端国门。

  由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的浅滩和潮汐影响,来自中国东南的远洋大帆船大多在宁波卸蕃,转驳给能通航运河及其他内陆航道的小轮船或小帆船,再由这些小船转运到杭州、长江沿岸港口以及中国北方沿海地区,而长江下游地区的产品则运集宁波出口。

  当时,浙东可谓是“海上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的始发地。浙东产物大多由宁波输出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除了浙东著名的民窰等陶瓷品是输出海外的“宠儿”,丝织品也很受欢迎。

  海鲜腊鲞、四时水果、蕃货

  随海运源源入临安

  南宋建都临安,对于海外贸易的重要性,高宗皇帝曾一再强调。当时海外贸易收入超出北宋最高额的两倍多,达200万贯。宋政府当时制定对外政策也都是从有利于海外贸易作为出发点。一方面鼓励市舶纲首招徕外商,如“招商引资”得力,以封官奖赏相待。

  绍兴六年(1136年)规定,“诸市舶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当时有个蕃舶纲首蔡景芳因从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诏诱外货净利收入高达九十八万贯之多,因此南宋朝廷于绍兴六年底授予他“承信郎”的官爵。

  随着海运的兴盛,南宋临安城(杭州)百姓也变得很有口福。

  大批的海鲜腊鲞、四时水果、蕃货源源入京。其中海鲜腊鲞主要来自浙东的明、台、温州。仅鲞铺在杭城就不下一二百家。鱼鲞的种类到底有多少?《梦粱录》卷一六就记载了16种。

  除了大批的海鲜腊鲞,当时临安市场上还销售着四时水果。较有名的有福甘、福李、台柑、罗浮桔、温柑、福州荔枝等,其中台州黄岩的乳柑、福州荔枝最受杭城人喜爱。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现代中国农村百姓的口头禅,而早在数百年前,没有国道公路和高速公路的年代,也许可以这样讲——要想富,走水路。

  因为生活在中国大运河沿岸,那时候,海盐的农民们早就“不事田产”啦。

  不事田产的农民都忙些什么呢?当时的海盐农民大多以“招接海南诸货贩运浙西诸邦”为生,当时“客旅巨舟重贩者,多在此泊,入镇贸易,复归解缆”。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这里有极良的港口,有许多很大的船,从印度及别的地方装载巨量的宝贵货物来到这港”。可见南宋时海运之规模。

  浙东运河239公里,占总长度的24%,且为大运河最南的端口,举足轻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7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