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塔的基础、构造、平面布置、标高、方位、倾斜度等; 2.三个石塔的坐标、定位等; 3.松木桩到底有几根,具体是怎么排列的; 4.这次船的撞击部位在哪里,撞到的是塔身,还是松木桩; 5.松木桩有没有被船撞到,有没有倾斜; 6.打下去近400年后,松木桩有没有腐烂。 制图 高薇
7月29日晚上10点多,西湖三潭印月南塔被一艘游船撞倒,塔体大部分落入水中。相关部门连夜组织抢修,快报记者8小时全程独家见证了南塔修复的全过程(详见本报7月30日-31日报道)。
南塔修复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表示,将组织专家对三座石塔做一个全面“体检”,从基础到塔体本身,全部都要检查。
为了这次“体检”,昨天上午,市园文局文物处组织了一场专家论证会。到会的都是在古建筑专业领域比较有权威的专家,专业也各有偏重,有研究建筑结构的,有专门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也有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的。比如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黄滋,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设计与园林景观所高级工程师都铭,杭州著名文史学者王其煌,市园文局文物处处长卓军,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杨晓茹等。
论证会主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给三潭印月做体检,包括怎么“体检”、“体检”哪些内容以及如果“体检”出问题怎么办等等;二是今后用什么办法更好地保护三潭印月,尽量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之前石塔也曾倒过
专家认为这次连夜修复处理得当
专家说,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三塔都倒过。本报8月2日也曾报道,今年59岁的吴先生给快报打来电话,称1971年自己17岁那年,不小心“蹬倒”过三潭印月的石塔,两个多小时后,石塔就复原了。
会上一致认为,石塔倒了,是小概率事件、偶然事件。这次市园文局文物处的处理是得当的。塔倒了,马上捞,马上盖上去;同时,通过文物部门上报。
“三潭印月”是国保单位,大修的话肯定要先上报再动工。但要是里面某个东西坏了,要补一补、修一修,只要备案,就没有问题。
三塔下到底有多少木桩
这次要画出详细测绘图
给三塔“体检”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更精确地检测这次撞击对南塔的影响,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给南塔以及其他两塔做一个全面测绘,并建立电子档案。这样,以后三塔的每一个变化都有据可查,即使出现细微的倾斜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维护的时候也有据可查。
这次测绘,要把三塔从头到尾扫描一遍,包括基础、构造、平面布置、标高、方位、倾斜度等,以及三塔的坐标、定位、木桩是什么样的等等细节,都要记录下来。
比如,现在我们只知道,塔基下面是密密麻麻的木桩,木桩下是淤泥,还有一些碎石。那么到底有几根木桩,木桩是怎么排列的,测绘结束后,都会拿出详细的图本。
另外,塔基下的松木桩打下去已经近400年,测绘人员趁这次机会,也会去摸摸看是否有腐蚀。
不过会上专家都认为,自古以来,松木桩都是最可靠的。所谓“千年水底松,万年梁上桐”,三塔下的松木桩,在西湖里这些年,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先看看松木桩有没有斜
再决定要不要加固
这次南塔被撞倒之后,有读者说,总觉得修复了之后,还是有些斜。昨天会上也说到了这个问题。
有专家说,西湖申遗前,就去看过几次,发现塔有些斜,而且三个塔是不均匀的斜。不过,这个斜度对塔的稳定性不会有影响,所以就没有去动它。
这次要不要动,要看“体检”的结果。
要通过体检搞清楚,船撞击部位究竟在哪里,是塔,还是下面的桩?从撞击当晚的照片看,应该是碰到了塔身上,右前侧有一块碰到了,但是船底部到底有没有碰到基座,从图片上很难判断。尤其是水下的松木桩,它们就像一根根钢管插在淤泥里。这次“体检”要看看松木桩到底有没有斜,然后再来判断需不需要加固。如果像现在这个程度,不一定要动。
三潭印月的“体检”项目
主要包括——
修复好的南塔发白?
打捞后刷干净了
还有读者说,南塔修复之后,好像比其他两座石塔要白一些。昨天会上有专家专门作了解释。
三潭印月的三塔,用的石材都是严州青。这种石材细腻,硬度适中,色彩鲜艳,不易风化,杭州园林中用得最多的,和杭州历史文化也很契合。
当天晚上,石塔捞上来后,工作人员也是好心,看着石塔上淤泥多,就用刷子轻轻刷了一下。原来石塔表面还积了很多鸟粪,这次也都洗干净了,看着就比其他两座石塔白一些。
“围堰抽水”不可行
预计采用水下三维拍照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三塔的测绘该怎么做?
之前有人建议,用“围堰抽水”的办法,就是在三塔周围筑起围堰,然后把里面的水抽干,这样就能看清楚水下的结构。但是会上专家认为,这个办法不行,影响太大。
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派潜水员下水,用三维技术拍照。为了更精确,不光是潜水员,专业文物工作人员也要一起下水测绘,测绘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南塔,而是三个塔一起测绘。
时间估计要等到天气稍微凉快一点,早上和晚上都可以作业。
有了静态的测绘数据,接下去几个月再看动态的监测数据。三塔到底稳定不稳定,心里就有底了。
有专家建议再打一圈木桩
和钢护栏形成双重保障
今后怎么保护,也是大家讨论的焦点。
有专家提出,可以围着石塔打一圈木桩。这些木桩离塔8到10米,每三个木桩组合在一起,打成一个大木桩,大木桩再形成一个六角形。这样,西湖上的大游船就不能靠近石塔,湖面上也看不出来,不影响美观。原有的钢护栏也不用动,木桩护栏加上钢护栏,就是双重保障。
也有人建议,可以在水面下做一些纯碳金属网箱,既能加固松木桩,又能阻挡船只靠近。
还有专家觉得可以更谨慎一些,即等全面测绘完成以后,根据评估结果,再决定要不要对三潭印月采取加固保护措施。如果情况不好,该加固就加固。如果很稳定,就再议。同时,根据评估的情况,完善日常监测方案。
可考虑限制大船靠近石塔
建议西湖游船统一管理
从外部原因来看,专家们认为,最要防范的是不能总有船去碰、去撞石塔。
这就牵涉到游船的管理问题。现在西湖上有很多游船,分属不同单位。建议把西湖水域上所有游船统一管理,减少大船,或限制大船进,不让它们靠近石塔,并在三塔合围的三角区内,装上夜间警示灯。
另外,在昨天在文物处专家论证会召开的同时,西湖水域管理处组织召开了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游船分公司整改验收会议。会上,省外事旅游汽车公司游船分公司汇报了整改情况。验收组与公司领导、职工谈话,会后还到现场做了船只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