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恢复三次釉为使命感 郦越宁:我们只谈南宋官窑

  郦越宁介绍他的三次釉作品《笔洗》。

  浙江在线10月25日讯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昨天开展,二楼转角,一个小小的笔洗,吸引很多人驻足。因为它是南宋官窑三次釉的作品。技艺早已失传,没有参考的老瓷片,只在记载中出现过的南宋官窑三次釉,杭州人又把它复原了。

  省工艺美术大师郦越宁便是它的“生父”。在这位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的眼中,此刻才意味着,南宋官窑的精髓真正意义上被恢复了。

  拿起笔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杭州陶瓷界领军人物嵇锡贵赞不绝口。她告诉记者,南宋官窑最大特点就是薄胎厚釉,工艺上有难度。而三次素烧三次施釉,属郦越宁首创。“我已经看过了三次釉的瓷片,还原了南宋官窑的三次上釉工艺,是现代南宋官窑的重大突破,非常好。”

  在萧山的南宋官窑研究所,我们看到了三次釉的瓷片。从断面看,像两片天青色的琼脂夹着一条细细的黑线。“最薄的地方胎只有0.5mm厚,阳光下你仔细看,还能看出每次釉的层次。”郦越宁说,普通工艺陶瓷釉料只占15%至25%,而除去烧失量(烧制过程中因水分蒸发而损失的份量),一只重量为322克的三次釉笔洗中,胎与釉的比例已近对半,堪称半胎半釉。

  郦越宁半辈子与陶土为伴。每天吃过早饭,53岁的郦越宁就会一头扎进研究所,手捧泥巴,一呆就是一整天。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待的间隙,或喝一盏清茶,或练上几笔书法。即便是逢年过节,亦是如此。这是他最享受的时光,在旁人眼里总觉得不可思议。可不身临其境,很难感受到“开片”的美妙。郦越宁告诉记者,刚出炉的官窑瓷器,因胎和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釉面会发生裂纹,发出叮叮咚咚清脆的声音。

  在郦越宁看来,满屋子的瓷器就像满屋子的人,都是有生命的。从一个毛头小伙子一路走来,与泥巴打交道已近40年,凭着对艺术的执着,郦越宁成了省内响当当的南宋官窑大师。而这些带给他的不仅是那些光彩夺目的荣誉,更多是一种深入灵魂的满足与幸福。

  郦越宁是萧山人,高中毕业后进入萧山瓷厂。跟高等学府专业培养的学院派不同,他是做模具出身的草根。从1978年进厂开始,一做就是十多年。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件作品是一个捣药的药臼。“看过书上的描述后,凭自己想象拉坯,总算是件手工作品了。”

  2001年,带着当时自己“得意”的作品——官窑跟钧窑的结合体,参加了中国五大名窑真品和仿品展,没想到被一语点醒梦中人。“一位大师跟我说,首先要把官窑做好。”“做好”这再简单不过的两个字,郦越宁琢磨了很久,最后他的理解是,把二次釉三次釉做出来。“我国著名的陶瓷研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史》一书中将南宋官窑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顶峰,他所谓的顶峰正因为多次釉。”

  郦越宁将所有的精力放在研究二次釉上。做法早已失传,1989年老厂长给自己的几个老瓷片成了唯一的学习对象。8年后,二次釉成功了,彼时是2009年。说起来简单两句话,可这其中,含了多少艰辛与失败,大师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记得,这将近3000个日夜中,每天10小时烧窑,10小时冷却。缩釉变形如同家常便饭。

  很快,二次釉得到了各方肯定,出品也越来越稳定。从喜悦中冷静下来,郦越宁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恢复官窑真正的精髓,光两次釉还不够。今年夏天,郦越宁开始挑战三次釉。这回可是连可以借鉴参考的老瓷片都没有了,唯有一次次不停地反复试验。

  烧制官窑是一项体力活,从拉坯、修坯到上釉、烧制再到成品多达70多道工序。就算骄阳似火,也还得在1000多摄氏度的窑边观察烧制情况,辛苦可想而知。郦越宁曾经有过徒弟,但最后受不了这份苦而离开。执着的人还需忍受并学会享受孤独。

  三个多月,一次又一次双手与泥土釉料打交道后,曙光终于出现,三次釉成功了!比起二次釉,三次釉瓷器更具有像玉一样的莹润质感。面对这份成功,郦越宁很平和,他说,目前自己所做的是恢复三次釉技艺,缺少的那份历史的积淀,唯有时光可以赋予。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3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