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杭州首个圆明园大型展览,就要在西溪天堂拉开帷幕,参加我们杭报专场观展团队的成员,也都征集完毕,整装待发。昨天,记者前往展厅,为读者打个前站,发现两千多平方米的展区已经基本就绪,从展览手段和展出品来说,都很丰富,很好看。那么,我们去观展,怎么看,重点看那些东西?先给大家简单介绍、预热一下。
总结下来,圆明园这座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和杭州的关系还真不浅呢。
看实物
一砖一瓦都有它的故事
本次展览,有不少是发掘于圆明园遗址的“老东西”,那些金砖御瓦,火劫过后的木料,都记录着圆明园经历过的一切。这批展品,是由北京的中国圆明园学会提供的,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个官方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刘洋,后者谈及,滔滔不绝。
“圆明园在建造和修缮时,用的都是最好的木料,甚至有整个殿堂都用金丝楠木建造的记录。这些木料到现在,是按克、按两来计算价格了。其实,圆明园在建造时,用的高档木料也已经不太够了,所以清廷想了个损招,借修缮明代皇陵的名头,偷取木料。”刘洋说道。
据记载,大部分木料都是从南方运到北京的,耗费人力物力无数,路途遥远,也出了不少“人命官司”。刘洋很遗憾地说:“相比南方,北方木结构建筑遭遇的白蚁虫害较少,天气干燥也利于保存,如果这些建筑还在的话,那该有多好。”
对于砖瓦等物,刘洋也能说出不少故事,“‘金砖’不是金子做的,叫这个名字有两个原因:御用的东西工序繁成本高,民众戏称与金子等价;当时的砖瓦也在南方烧造,因为专供北京,所以有了‘京砖’的称呼,南方人说话,‘京’‘金’不分,就误传成‘金砖’了。”
看原貌
圆明园里也有“西湖十景”
有关圆明园的展览,肯定避不开一个主题:如何复原她的绝代风华?记者总结展览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全景看画卷,细部看照片。
在本次展览中,会有大量与圆明园相关的图像资料展出,其中的“圆明园总图”,把这座美轮美奂的园林全貌,进行了详细描绘。另外,当时圆明园建筑的设计图,西方使者觐见清朝皇帝归国后所画的插图,都有不少。其中一些作品,平时是很难一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花大力气将圆明园推向顶端的乾隆皇帝,对江南,尤其是杭州的印象极好,甚至在圆明园里建造了“西湖十景”,原样借用了所有西湖景点的名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画作中找上一找。
展览也会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规模宏大的《乾隆南巡图》画卷,其中的杭州驻跸图,主要描绘皇帝仪仗进杭州城,当地官员迎接的场景,当时的杭州城市布局,西湖山水,迎接场景等都被记录在画卷当中,很值得一看。
在有心人的寻找下,大量西方访者对圆明园的摄影作品也被陆续发掘出来,本次展览中这些照片着实不少。众多作品对遭到焚毁后的圆明园进行了第一时间的真实记录,而即便是遭过浩劫,它在照片里的美,依旧是非常震撼的。
看帝王生活
因为雍正的大力修缮,圆明园开始跻身一线园林的地位。谈起圆明园,着墨雍正的笔调最多,描绘也最细致有趣,毕竟他在位13年,其中9年都窝在圆明园,甚至去世都是在园子里。
与影视作品中的那个严峻的“四爷”不同,记述雍正圆明园生活的“雍正行乐图”,揭秘了雍正活泼的一面。
雍正居然是个“百变大咖”爱好者!画卷里描绘了他十多种不同的造型:洋人、喇嘛、道士、文人,偷桃的东方朔,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画面非常诙谐,比如雍正扮洋人,提着叉子去刺虎,皇帝带着巴洛克式发套,表情很入戏,但他对面的老虎却是只“笑面虎”,摇头摆尾一副很配合的样子。
雍正还多次扮演汉族文人,藏起大辫子,一派汉家才子打扮,表现出对汉文化的向往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