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半小时的专访,为了保证不被打扰,她把手机设成了静音,面朝下摆在一边。她知道如果不这样,分分钟会有电话来打断采访。即便如此,采访中,依然有三个人敲门进来找她。
前段时间,她一直忙着准备舞剧《遇见大运河》。身为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还有很多杂事要等她处理。
她瘦了,嗓音也有些嘶哑,似乎是感冒了。但她始终挺拔,在那张悬挂在会议室里的“遇见大运河工作进度表”边,崔巍将最新的进度贴了上去,娇小的她在踮脚时,也是绷直了脚尖。
这是一名舞者才会有的习惯。
“我这一辈子,就做了舞蹈这一件事。”崔巍说这句话的时候,目光温柔而坚定。
与这座城的风景
一同起舞
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在杭州这座城的许多重要场合,都会出现崔巍和她团队的身影。
这一切可以追溯到2002年。
很多人依然记得2002年10月25日那个夜晚,在修缮一新的雷峰塔下,露天实景上演的“雷峰夕照”音乐大典。
那不是演唱会,也不是歌舞晚会,而是一场融合了器乐、声乐、舞蹈与舞美的“音乐大典”。而崔巍正是那一场“音乐大典”的总导演。
这只是个开始。
2003年,崔巍接到了《西湖女神》的命题作文。那年10月,杭州举行了新西湖开放仪式,西湖景区陆续免费开放。
在那场以杭州花圃作为实景演出地的《西湖女神》里,崔巍将杭州的丝绸作为重要的元素融入其中,富有现代感的人体彩绘与承载着历史感的丝绸,在舞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中分合,呈现出与这座城的气质相符的绵延的美。
而今年,崔巍的新作《遇见大运河》也是如此。
2010年运河申遗事件触动了崔巍的神经,让她重新开始审视这条熟悉的河流。这次的创作很难,长达三年多的创作,让她经历了兴奋、迷茫、痛苦、喜悦甚至崩溃。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一出名为《遇见大运河》的舞蹈剧场。它用气势磅礴的群舞描绘了运河千年的兴衰,也让舞蹈演员开口诉说着我们与运河无数次相遇的情感。
与这座城的人们
一起舞蹈
崔巍说,2004年,是她艺术创作生命中的转折。
《钱江晚报》“关于三农问题的人文叙事”的一组特别报道——《16人的乡愁报告》,记录了春节后返城民工们的现状。这组报道直接促成崔巍与钱报合作,打造了公益舞蹈《与外乡人跳舞》。
这不单单是一件艺术作品,而是一个文化事件。它体现的,是一座城对于一个群体的人文关怀。
那些质朴的民工身上所拥有的表现力,也深深地震撼了崔巍。十年过去了,她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让她傻眼的动作——那个民工兄弟从怀里掏出一包被压扁的香烟,从里面拿出一根快折断的烟,抽了一半,把烟熄了,再放回烟盒里。
那是再好的导演也未必能导出来的点睛之笔,是现实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来的表现力。
那一瞬间,崔巍意识到,舞蹈不该只是轻歌曼舞,而是触动人心。于是,她开始热衷于公益舞蹈,热衷于和这座城里的人们共舞。
于是,我们看见了那些“最美杭州人”的故事,而她与钱报再度合作,每年春节前推出的公益“快闪”舞蹈《温暖回家路》,也让我们真实地触摸到了在这座城里奔波奋斗的人们的脉搏。
她始终保持着一个舞者的姿态,用她的方式和这座城一起翩翩起舞。
人物名片
崔巍 国家一级导演,山东青岛人。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表演系,曾任2008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心执行副总导演,曾执导“2010走进世博”启动仪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外大型庆典晚会演出200余台,荣获“国家文华导演奖”。
现为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