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木版水印,再现古人的神奇复印技术

  “非遗”体验第五站

  木版水印,再现古人的神奇复印技术

  30位市民当了一回“古代印刷工”

  木版水印工艺流程

  勾描

  勾描时先用赛璐璐片覆盖在原作上,照着勾描;然后用极薄的燕皮纸覆在赛璐璐片版上再描。将描好的画稿与原作进行精细对照,反复检查。之后,再根据原作的色调和印刷需要分别勾出几套版备用。

  刻版

  是把勾描好的燕皮纸图样反粘在木板上进行雕刻。刻版的工具以月牙形的“拳刀”为主刀。刻版要经过“上板”、“起底”、“打样”等工序。

  印刷

  各分版刻成后,需依次逐版套印成画。印刷作为最后的工序,可以说是最为精妙的,要求技师能准确把握水印工具的快慢节奏和力度变化,同时还要能整体控制周围的湿度,以确保水印作品的质量水平。

  装裱

  通常说“三分画,七分裱”,水印画制作后,需要装裱才能走向市场。装裱师根据画面的需要选择绫、绢、锦等原材料进行装裱,并按原作分类有立轴、横披、册页、扇面等。

  木版水印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技艺?

  先听一个故事吧。

  当年有人曾将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雁荡山花》真迹,与采用木版水印制作的翻印作品并排挂在墙上,潘天寿辨认良久,竟把翻印的作品当成了自己的真迹。

  连大师的眼睛都能骗过,这次误辨,让木版印刷声名远播。

  木版水印这种中国独有的印刷技术,起源于唐代咸通年间,旧称版画印刷术。通俗地说,就是古代的“复印”技术。它通过勾描、刻板、水印、装裱一系列步骤来实现“复印”名画佛经。从流程上看,和现在复印机扫描、打印的过程类似,只不过全部由人工来完成。

  不久前,本报“文艺群”的30多名群友来到位于杭州市区中山北路的杭州十竹斋艺术馆,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木版水印,当了一回古代印刷工。

  非遗知识堂

  非遗有哪十大门类?

  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展示

  十竹斋“复兴路”让人动容

  艺术馆面积为800平方米,2/3的空间用于展览木版水印精品。

  “这里既是我的工作室,也是木版水印的小型博物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零距离接触木版水印,喜欢上这项古老技艺。” 面对这么多的体验者,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立中笑容可掬。

  在用投影仪放完一小段介绍十竹斋整体情况的视频介绍后,魏立中带着大家参观了“木版水印博物馆”。对着一件件展品,魏立中一一作详细介绍,让大家了解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前世今生。经文、水墨画、水彩画、甚至油画,“十竹斋”都能用木版水印技术复制出来,精美绝伦,引来大家一阵阵惊叹声。有的群友还拿出笔记本认真地做着笔记呢。

  更让大家动容的,是“十竹斋”兴衰史。

  曾经,它是那样的辉煌。明代书画家、出版家胡正言可算是现代木版水印的鼻祖,他创立了“十竹斋”,开创了“饾版”、“拱花”多彩印刷。当时,“十竹斋”的产品是文人墨客眼中的至宝,薄薄一张信笺就能卖到几两银子,简直是信笺中的“LV”。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十竹斋”却逐渐走向没落,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直到2001年,魏立中正式创立了“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堙没数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终于得以重生。魏立中从小热爱绘画,多年前在中国美院学习期间,拜木版水印名家张耕源、陈品超为师,练就了一手好功夫。2001年,抱着拯救这项传统技艺的理想,他创建了杭州十竹斋版画艺术品有限公司。

  在他的努力下,湮没数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得以重生。这些年,十竹斋用木版水印复制了《富春山居图》、《金刚经》、《五牛图》等重要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印刷术的神奇。2008年,木板水印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竹斋”成为与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朵云轩”齐名的“木板水印”社团。

  “将木版水印发扬光大,进入千家万户,是十竹斋的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已在实现的路上。”魏立中说。

  体验

  一人牵一匹“千里马”回家

  艺术馆最北边的几间房间,便是生产间了。工人们正按工艺流程,或勾描,或刻板,或印刷,用到的专业工具有大大小小数十件之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由于勾描和刻板都需要相当高的技巧,所以魏立中选择了相对简单的印刷环节请大家体验。

  魏立中做了示范:先用圆的棕刷在印板上刷上油墨,然后,覆上宣纸,用一件名叫“耙纸”的工具在纸上刷动,数秒之内,一匹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便跃然纸上。“今年是马年,就印一匹千里马吧!”现场一片欢呼。

  于是,大家依次如法炮制。自己动手,才知道这活儿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譬如,将墨在雕板上涂匀就有技巧,蘸了墨汁的棕刷不能来回划来划去,而要划圆圈;“耙纸”刷动时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了线条就会过浓,轻了则太淡……好在魏立中极有耐心,在他不断的提示和指点下,每个体验者都印出了自己作品。捧着自己的作品,大家兴奋地互相拍照。有的嫌第一次印得不太满意,又捋起袖子,再印一张。

  “真的很有趣,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体验者小徐说,以前从没听说过这种非遗技艺,现在近距离接触之后,真想也自己学一学。

  而一家三口一起参与体验的马女士则说:“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艺术的熏陶,也让我们大人更加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

  中午时分,大家结束了为时两小时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十竹斋送上的小小纪念品踏上归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1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