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让留守儿童多闻一些浓浓的书香

  第24届全国书博会在贵阳开幕,浙江教育出版社送书到遵义

  “哪种恐龙的智商最高?”“哪种动物会把猪笼草当做马桶?”……这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引爆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黄家坝镇完小同学们的好奇心,他们有的微蹙眉头,有的举手抢答。

  前天,浙江出版集团所属浙江教育出版社在贵州省凯里、遵义、金沙、安龙等地的13所小学开展了“援建‘向阳花书屋’”、“编辑进课堂”、“青年编辑结对子”、“作者支教”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同时,还捐赠了总价值30万元的图书。

  第24届全国书博会上周末在贵阳开幕,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百社千校 书香童年”读书、赠书活动,浙江教育出版社是被选定的出版社之一。

  图书室陈列着

  半世纪前的《妇女干部工作手册》

  在宽广浓郁的蓝天白云下,面对着孩子,蔡歆和郑瑜的眼睛里荡漾着笑意。

  他们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80后编辑,前天,他们给孩子们讲的课,题目叫“读精品动物故事,走进神奇的动物世界”。他们抛给孩子们的提问,内容则来自于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图书《你一定没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

  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很严肃。1分钟后,孩子们发出“嘻嘻嘻”的偷笑;3分钟后,原本严肃的小脸开始活络起来,偷笑也成了张嘴笑;接下去的40分钟,几乎每隔两分钟,就有一阵大笑,捂脸的、踢脚的、拍桌的,把头搁在旁边同学肩膀上蹭的……一群小孩全都现了原形。

  不管答对或答错,每位上台回答问题的孩子,都得到了一份“兽王争霸”游戏书卡。

  与他们在课堂上疯抢各类儿童书的热闹劲比起来,他们图书室里的书被打入了“冷宫”。“图书室里一共有1.446万册图书,但是绝大部分都不怎么适合给孩子看,”黄家坝镇完小的校长白方宇有点无奈,书柜里陈列的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图书。比如,有1962年的《妇女干部工作手册》,也有1991年的《化学实验器材巧用》。

  这次,浙教社捐赠的图书,以最新出版的科普知识读物为主。“当然,以后也可以给老师带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浙江教育出版社周俊副社长说。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美丽的云贵高原,祝同学们一切都好,我希望你们能在这些好看的书里,增长知识,培养兴趣,得到勇气,快乐成长。”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社长吴雪勇短短的一句话,让台下的孩子们欢欣鼓舞。

  留守老家的仨姐弟

  最爱看童话故事

  黄家坝镇完小的六个年级,一共有1500名学生,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留守儿童。

  10岁的徐宏瑶是四年级学生,她的爸爸妈妈在宁波打工,而她和15岁的姐姐、6岁的弟弟,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我喜欢看童话书。”徐宏瑶怯怯的,大大的眼睛流露出渴望。今年过年,他们姐弟仨,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书。

  “妈妈给我们买了《格林童话》、《感动小学生的100个长辈》,算是送给我们的新年礼物。” 徐宏瑶和姐姐,花了一天时间就看完了两本书,“这是我们家里唯一的两本书,《格林童话》真好看,我还想看其它童话书。”

  像徐宏瑶这样的留守儿童,吃饭、睡觉,都是在学校里的。一般,他们也只有在春节,才能跟自己的父母亲团聚。

  “所以他们都是很孤独的,经常一个人发呆、无所事事。”白方宇指着从美国引进的“科学探索者系列”、从韩国引进的《绿色的地球》、《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浙教社捐赠的图书建议,“心理与健康方面的图书,是不是可以更多一些?比起科学知识的匮乏来,这里的孩子那脆弱的心灵世界更需要关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21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