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文化是如何落地的

  最近媒体朋友在发布与上海书市有关的信息,言语之间,颇多兴奋。总体感觉是认为,组织好,效果好,氛围好。更深层次的感慨,是杭州的文化与市场何时也能够如此水乳交融?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很深很远的问题。文化的定义,极多的专家,都是语焉不详。其实,我们今天所有使用的“文化”这个词义,本身应该来自于西方人类学,恰似现代考古“文化层”这样的词语。西方学界的所谓文化,就是广义的生活方式概念。而艺术,只是文化的一种高级抽象的形态。因此,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或者说商业,很早就介入了文化和艺术。艺术背后有资本的力量,同时,艺术也很早就进入工业和商业领域,成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设计师品牌的概念最先来自于西方,苹果公司为什么会用“体验”取代审美这样的词语,画廊模式为什么只是最先出现在西方。一直到2013年,上海的K11百货商店举办“莫奈”画展,很多人才发现,文化,不是大理石地面的光洁,也不是挂几幅画,更不是张贴几句标语。K11,一个百货商店的理念居然是:艺术、人文、自然,听起来像是一个博物馆的意思。有人说:“K11是一座每一个零部件都用艺术揉成的楼阁”,而事实上,那里人头攒动。

  K11和上海书市的案例说明,很多时候,艺术是一个由头,商业才是目的;而一个成功的书市,商业是一个由头,文化传播才是目的。而我的分析逻辑说明,艺术和商业,生活与文化,也许可以水乳交融。甚至,它们本身密不可分。只是,我们曾经人为地把它们势不两立的对立面。从而形成了很多地方文化市场的冷清,市场文化氛围的稀薄。

  而要实现这样的交融,确实需要高素质的策划。这种高素质具体就是人,就是思维,就是机制,是一个地方的资源。每一个地方,由于独特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资源禀赋。

  杭州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其实,是可以取得上海书市,或者K11这样的效果的。一个好消息是,K11模式好像就要落户杭州了。而真正的期待是,杭州文化和城市的融合不能只是指望K11。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1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