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文化

用书法留住历史 陈振濂推出新实践

  《百年西泠群英谱》今起在中国美院展出,11月23日亮相秋拍专场

  昨天,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敦品艺术典藏展“文化史收藏——陈振濂《百年西泠群英谱》”,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开幕。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完成的180多件《百年西泠群英谱》,让观众看到西泠印社历史上,那些名家以外的社员风采。他同时用这样的形式,提出了一个“文化史收藏”的拍卖收藏新理念。

  六大篇章

  展示西泠群英

  这180多件书法作品,每一幅都书写了一位西泠印社历史上的人物,他们中有我们已经熟悉的包括七位社长在内的大师,也有那些,为印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艺术成就并不太突出的社员。

  《百年西泠群英谱》分成六个部分。

  “中流砥柱篇”中,都是一些早期会员,他们在百年印社发展中,是负责实际运营社务的实干家。例如上世纪50年代的总干事韩登安,上世纪60年代的杭州高氏三杰。

  “引领风骚篇”中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家,从吴昌硕开始的七位社长,还有书画界的巨匠如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

  “雅士风流篇”里,出现众多跨界名士,画家、诗人、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文物鉴定家、律师等。

  “薪火相传篇”,体现的是西泠百年的主旨。与今日人人都想加入西泠印社不同,在清末民初,篆刻是冷门的学问,当年只要有人热心参加印社的雅集,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即便只在雅集芳名册上签名,即被视为社友。百年西泠的前半段,就靠这种兄弟、父子,尤其是师徒关系为纽带,薪火相传。

  “艺林推扬篇”,记录的都是为推广篆刻艺术呕心沥血、热情奔走的热情之士,是各地的领军人物。

  “海外芳踪篇”体现了西泠印社的国际化视野。上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书法交流代表团访问杭州,必以西泠印社为基地,青山杉雨、梅舒适、金膺显等日韩名家都成为西泠印社的海外气质。

  特色专场

  主打“文化史收藏”

  “我们提到西泠印社,总是会说出一些大师的名字,诸如吴昌硕,沙孟海……但西泠印社这样一座金字塔,也是由无数底座上的社员支撑的。他们为印社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很可能被历史埋没,没有人再记得。”昨天,陈振濂告诉记者,“我们做这样一个文献型的作品,不仅告诉人们历史上还有这些人,也是给那些社员的家人一种极大的鼓舞。”

  “如果说2012年‘守望西泠’是述事,那么2014年‘百年西泠群英谱’则是传人。人与事交叉,才是一个完整的西泠印社历史。”陈振濂说。《百年西泠群英谱》是具有文史价值的书法作品,由此提出了“文化史收藏”的概念,“过去搞收藏,多讲究艺术品质,写得好不好是关键,写什么内容不重要。从‘艺术品’收藏到‘文化史’收藏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百年西泠群英谱》是陈振濂与浙江美术传媒拍卖公司今年推出的主题项目,11月23日,所有作品将在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在浙江日报国际会议厅举行公益拍卖。

  2012年首场拍卖,美术传媒以“学术引领拍卖”为理念指导,甄选古今1000多件书画精品,收到藏家的极力追捧;2013年,美术传媒隆重推出了“被遗忘的大师”、“当代实力派艺术家”主题拍卖,使得老一辈艺术家姜丹书、郑毓敏的作品得到市场的正视;今年,美术传媒在《百年西泠群英谱》特色专场的基础上,还吸纳了艺术大家潘公凯、胡寿荣、刘健个人作品拍卖专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2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