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法院适用于90%以上的民商事、行政、执行案件。
在宁波乃至浙江,移动微法院已成为案件办理的利器。截至2019年3月底,宁波两级法院在平台上办理的案件达16.5万件。全省推广6个多月来,平台总点击量超过3100万人次,日均访问量超过16万人次。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宁波市召开中国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明确4月1日起,“移动微法院”试点范围将扩大至北京、上海等12个省区市辖区内法院。自此,宁波市首创的移动微法院正式走出浙江。
与传统的法院不同,移动微法院以微信为载体,使诉讼活动不再局限于法庭等特定场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进行。与此同时,为办案人员与当事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互联渠道,让司法服务资源触手可及,也让当事人打官司省时省力省钱。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12368司法服务热线投诉法官难找的来电降幅达45%。
“移动微法院就像一列诉讼列车,法官和当事人根据需要可随时上车下车。”宁波中院相关负责人说,移动电子诉讼改变了传统诉讼流程的实现形式,法官和当事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诉讼所有环节在网上进行,或部分诉讼环节在线上或线下进行,实现了案件办理线上线下高度融合、互为补充。比如在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中,送达、交换证据、调解均可在线上进行,对被控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可在线下开庭进行比对。
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审理方式,在为当事人诉讼提供便利和多种选择的同时,也大幅压缩了法官程序性、事务性工作用时,提升了司法效率,节约了司法成本。据测算,利用移动微法院每年可为宁波法院节约送达费用500万元以上。
为充分考虑手机操作的用户体验,移动微法院还设置了“一步一导引”,诉讼的每个步骤有提示、告知或释明等,大部分操作可拍照一键上传,内置文书模板,常见文书可简单填写后自动生成,操作简单、易学易用。
与此同时,移动微法院引入了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多路实时音视频交互等先进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移动式、跨时空、便利化诉讼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移动微法院的适用范围也更为广泛,除刑事案件、涉密涉隐私案件外,占法院收案量90%以上的民商事、行政、执行案件都适用,可满足办案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方调解人员等多方用户需求;一功能一模块的设计,也将方便后续开发,各应用单位可根据自身需要,开发增挂个性需求模块,快速扩展功能,系统接口实现标准化后,也便于与各法院审执系统对接,能够迅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