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要闻

宁波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成果丰硕

  原题:

  从“经贸对话”迈向“深度交流”

  首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意向成交增长6倍

  【摘要】从2014年6月份承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起步,到连续4年举办中东-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再到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广度和宽度都有了新突破,已经从“经贸对话”迈向了“深度交流”。

  浙江在线宁波6月13日讯 6月12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21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落下帷幕。此次展会累计意向成交2.9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倍。

  五年时间,不过历史一瞬,但在宁波上演的“17+1”合作,却浓墨重彩。从2014年6月份承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起步,到连续4年举办中东-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再到升格为国家级涉外机制性展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广度和宽度都有了新突破,已经从“经贸对话”迈向了“深度交流”。

1.png

6月12日,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21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宁波落下帷幕。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摄

  升级“国字头”

  “朋友圈”继续扩大

  历经20多小时飞行,从东欧的摩尔多瓦赶到浙江宁波,科里科娃酒窖市场部经理Sorin Maslo和他的伙伴们的脚步未停。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他们向中外采购商推销着自己公司和产品:“我们的葡萄酒,只用在摩尔多瓦土地上长出来的葡萄酿造。在当地,我们的生产能力和知名度都排名第一。”

  正式升级为国家级展会后,本届中东欧博览会展现出了更强的包容性,“朋友圈”继续扩大。记者了解到,今年,博览会的参展国别由中东欧16国扩展到德国、法国、奥地利、俄罗斯和摩尔多瓦等等27个国家,希腊首次作为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新加入成员参展。

  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融入进来,加强各自间的经贸合作,这是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重要目标。今年,随着更多像科里科娃酒窖这样“新面孔”的加入,这一目标又朝前迈进了一大步——本届中东欧博览会参展企业数由去年的257增至525家,贸易展览面积也从8400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于此同时,采购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博览会共报名专业采购商人数达6700余名,分别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

  参展企业数和展览面积都翻了一番,象征着参展商对博览会的期待与信心。中国的回馈也从未让他们失望,今年的成交额更是呈几何式增长——根据组委会统计,本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2.96亿美元,是2018年的7倍。

  “把中东欧博览会办成一个影响更广、规模更大的进出口的盛会,能够推动浙江民营企业实现全球化,特别是融入欧洲,扩大在欧洲市场布局的有力举措,进一步促进浙江对外开放。”正如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所介绍的那样,中东欧博览会正在成为浙江“走出去”的探照塔、“引进来”的橄榄枝,极大地推动本省与中东欧的经贸合作。

2.png

科里科娃酒窖市场部经理Sorin Maslo接受记者采访。浙江在线记者 黄玉环 摄

  掀起“智慧热”

  多边合作不断深化

  捷克馆里,一辆白绿相间的小飞机在红酒、蜂蜜、琥珀之间颇为醒目。捷克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架轻型运动飞机百公里油耗8升,最高航速可达265公里/小时,单次加油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600公里,且具备整机降落伞及自动驾驶功能。

  与往届以农副产品为主不同,此次中国-中东欧博览会,高端装备制造成为一抹亮色。

  在5号馆的智能科技展区,来自16个欧洲国家的20家先进科技企业带来了各自的先进装备制造产品:保加利亚带来的视觉协作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危险的工作,该国Meteobot公司的农业手机app能够根据天气提供播种方案;斯洛伐克naftamatika公司展示了油田自动化机械和操作软件,立陶宛Yakka Technology公司则带来的媒体流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科技展区揭露的只是中东欧创新领域的一角。随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各产业的进一步深入,双方的合作交流已经从农副产品的经贸往来,迈向为富含高价值的科技合作。

  正如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在装备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贸易等领域展开进一步合作。

  据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数据,大会期间共签约双向投资项目68个,总投资1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40亿元,增长68%,其中吸收外资项目57个,对外投资项目10个。大会期间共签约双向投资项目68个,总投资1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40亿元,增长68%,其中吸收外资项目57个,对外投资项目10个。项目主要来自印尼、新加坡、德国、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21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数字经济、采矿业、健康医疗等领域。

3.png

来自捷克共和国的飞机在博览会上备受关注

  “吃”出一世界

  人文交融“一口闷”

  五日的中国-中东欧博览落幕,只是双方交流的又一轮全新启程。五年来,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带来的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每年6月初的这几天里。

  如今,漫步宁波街头,中东欧的元素比比皆是:中东欧工业园、中东欧贸易物流园、中东欧商品常年馆、中东欧会务馆、中东欧青年创业创新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中东欧商品常年馆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中东欧商品展销平台。所有这些,拉近的不仅仅是宁波与中东欧国家间的距离。

  除了各类平台落地,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带来的辐射,还有多领域的广度交流。

4.jpg

  此次中国—中东欧博览会的配套活动“舌尖上的中东欧”上,中外美味摆满了百米长桌,中外友人共聚一桌品尝美味。浙江在线记者 南希 摄

  旅游方面,宁波已经连续四年推出“百团千人游中东欧”活动,共组织上万名游客赴中东欧国家旅游;教育方面,与78所中东欧院校签署近100个合作项目;在城市交流方面,已与除希腊外的中东欧16国建立友好城市。

  另外,本次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也特别增加人文交流活动——“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诗画浙江·百县千碗’人文交流活动”。

  6月9日至11日期间,来自中东欧国家以及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美食与文化盛宴在宁波老外滩相遇,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绚烂火花,希望借“舌尖上的美味”,搭建起与中东欧国家的更深的经贸与人文联系。

  克罗地亚谚语说“积谷成面包,垒石筑宫殿”,正如中国人常言“聚细流而成江海”。从2014年6月份承办中东欧特色商品展起步到如今的27国参战、成交额近3亿的蔚为大观,以浙江为支点的这个展会,撬动了对中东欧更多的想象。

  源于发展的需求,交于经济的互补,深于人文的相亲,首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更深层次、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拉开了新的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3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