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三年创新发展如何?宁波国家高新区体检报告“鲲鹏指数”出炉
浙江在线-宁波频道11月28日讯(通讯员 秦羽) “宁波高新区最为新生代的国家高新区的代表,具有‘风向标’作用……”
27日上午,随着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研究员的一番话语,也正式揭开了《宁波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2019)——鲲鹏指数》的面纱。鲲鹏指数是有由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全方面、多角度体现了宁波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动态。
“鲲鹏指数”通过创新资源集聚度、双创成效显示度、产业发展领先度、创新服务完善度、对外开放影响度等五方面的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直观反映宁波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最新表现。
指数通过纵向对比2016年到2018年的宁波国家高新区的数据,横向与青岛、厦门、大连、苏州、南京、东莞、杭州、深圳八家高新区进行对比,全面分析宁波国家高新区各项指标具体变化情况。以2016年标定100的指数为基准,2017宁波高新区创新发展总指数为130.3,2018年为167.6,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30.3%和28.6%。
从“鲲鹏指数”的分析来看,高新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主体不断扩大,已拥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24家,较上年增加112家,增幅超过52%,宁波市1/3以上的重点研发机构集聚于此。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70.8%,研发投入达到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26家,均较上年明显提升。
双创生态加速优化。创新成果质高量丰,授权发明专利1423件,申请欧美日专利141件。依托宁波软件园,拥有软件著作权数3043件,较上年增加1633件。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园区各类孵化机构新增在孵企业862家,毕业企业488家;当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达到10316家,平均每天有29家企业完成注册,创业活力居于全国一流园区水平。
产业机构逐步优化。以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核心,园区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占比0.5%、37.5%、62%,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总产业70%以上。去年,园区高技术产业营收767.4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到总销售收入的67%,高新技术产业以成为园区产业的中坚力量。企业规模方面,上亿元企业达到387家,企业利润率达到7.7%,单位面积营收111.6亿元,在对标园区中遥遥领先。
科技服务提质增效。孵化培育能力大幅提升,拥有各类孵化机构27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国家级8家,总面积超过118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11家;众创空间49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11家。检验检测服务表现突出,省级以上资质的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达到63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超过全市的总量的三分之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优势显著,拥有生产力服务促进中心7家、技术转移机构5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6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占据全市的二分之一。
但“鲲鹏指数”也指出宁波国家高新区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
对此,“鲲鹏指数”也给出了努力的方向:打造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优化完善科技体系,提升创新成果价值;做大做强现代化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凸显园区产业特色,大力培育产业创新生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建包容的开放经济体系,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加深对内协同,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强化“软、硬”环境支撑,形成支持大胆创新,激励干事创业的创新环境。
新闻链接:
据了解,创新发展指数就是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新区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高新区自身的发展特征,编制个性化创新发展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承担了绝大多数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的编制及发布工作,是高新区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方面的权威机构。目前,全国已有苏州工业园区、长沙、西安、武汉、等20多个国家高新区制订了能反映园区创新发展动态的创新发展指数。部分创新指数已经对外发布并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如长沙高新区的麓谷指数、合肥高新区的量子指数、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指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