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宁波慈溪人的朋友圈被交通大项目刷屏——
11月2日,宁波全市稳进提质金融工具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工程新城大道站举行,这意味着慈溪人期盼许已久的轨道交通项目终于开建。而就在数天前,《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先开段站前及相关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标段招标公告》发布,通苏嘉甬高铁控制性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苏州东隧道段将于12月正式开工建设,慈溪不通高铁的历史也将终结。
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位置的慈溪,交通是短板。伴随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和通苏嘉甬高速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建设,慈溪人的出行半径如何改变?这个坐拥百万城区人口的“II型大城市”,又将以何种姿态迎接“大交通”时代?
近一点,再近一点
宁波到慈溪,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坐高铁,需要到余姚北站转车,做客车则需先走沈海高速再走329国道,胜陆高架开通后,开车所需时间短了,只是,一个小时的路上时间无论如何还是要预留。
作为宁波轨道交通网中的市域铁路线,宁波至慈溪市域(郊)铁路线路全长约64千米,设13座车站。投资估算总额约320亿元,计划2026年底通车运营。沿线13座车站中,慈溪占8座,其中地下站3座:慈溪高铁站、潮塘站、新城大道站;高架站5座:大学城站、观附站、观海卫站、掌起站、龙山站。
从地图上看,这些站点不但横向贯通了慈溪东西,也由南至北串起镇海区、江北区和慈溪市。考虑到线路每小时160千米的最高时速,宁波主、副城之间的距离,大大拉近了。
近到什么程度?慈溪市铁路与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估算:从慈溪高铁站到江北孔浦站,最快大约只需要35分钟。
高铁自然更快。据报道,通苏嘉甬铁路建成通车后,慈溪至上海虹桥约35分钟,至宁波约16分钟。慈溪至苏州、上海“1小时交通圈”有望形成。
不论35分钟还是16分钟,对慈溪人以及在慈工作的通勤一族而言,慈溪到周边城市的距离,都肉眼可见的缩短了。
正在施工的新城大道站位于慈溪城市主干道新城大道同北三环交叉路口,紧邻投资200多亿元打造的城市客厅“文化商务区”,这里高端商务楼宇、高品质住宅小区环伺。
“有了这条轨道交通线路,以后上班、回家方便多了!”在环创中心创业十多年的宁波人卢先生满怀期望。这些年来,他的公司业务覆盖了慈溪、余姚、宁波主城区,早已习惯平时在慈上班,周末回宁波主城区陪伴家人。而这样的通勤节奏将要改变。“宁波主城区和慈溪的‘同城时代’越来越近。”
“大城市”的雄心
紧锣密鼓推进的重大交通项目不仅拉近了慈溪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也为县域经济“模范生”的新一轮发展拓展了空间。
前段时间,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发布。榜单最显眼之处,在于有4个县级市进入了Ⅱ型大城市行列:慈溪正是其中之一。
从小县城走向大城市,从县域经济步入都市圈经济,新考题随之而来。空间规划怎样调整?城市、产业能级又该如何提升?
城市发展,既要积极打开思路、放开手脚,更要善于乘势借力,御风而上。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成为浙江连接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黄金通道”,慈溪由此进入“大桥经济”时代,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前列。而今,市域铁路和通苏嘉甬高铁的推进也将为慈溪融入宁波、杭州和上海都市圈铺平道路。
“显而易见的一个变化是,以后慈溪企业招聘高层次研发人才会方便得多。”慈溪市交通运输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宁波正着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谋划推进甬江科创区、翠屏山中央公园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宁波主、副城之间如何实现统筹、协同发展成为课题。借力轨交、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地推进,慈溪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优化空间布局,加速动能转换。记者了解到,在甬慈市域铁路建设的前期阶段,不少毗邻乡镇就已提前布局公交场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由此改变。与此同时,依托高铁新城等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慈溪都市经济也驶入快车道,智能家电等区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
交通是地方发展的“先行官”。面向未来,慈溪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交通桥头堡·高品质交通发展典范之城”。具体而言,是对外着力构建与沪、杭、苏、甬“半小时交通圈”,对内形成市域“123交通圈”,即基本实现所有镇街道10分钟上高速(高架)、中心城区与前湾新区20分钟全辐射、市域各城镇节点间30分钟通达,加快打造海陆空“立体化”、沪杭甬“同城化”、全市域“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四五’期间,慈溪、前湾新区将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超500亿元。力争到2025年,慈溪与上海、宁波之间基本形成高铁高速双通道格局,与杭州之间直连高速通道落成,成为长三角金南翼交通节点城市。”慈溪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