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数据,动动手指,控制室里的技术人员就能完成1.09万亩水稻农田的耕种调控。”在位于古林镇前虞村的宁波市海曙区数字农业中心,数字农业技术员林佳伟说,这套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体系已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融入“育、耕、种、管、收、烘”全流程,实现“让机器管理农田”的小目标。
12月13日,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和江北区甬江街道的乡村,一大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田野里,矗立着一座楼房,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便藏在其中。在海曙区数字农业中心内,记者看到了一墙面的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每一条数据都有其具体的作用。
“这些数据包含了气候变化、病虫害、土壤湿度、灌溉时间等关键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水稻生长全过程,通过精准养护来提升生产效益。”林佳伟说。
此外,通过屏幕数据,还能了解每台农机设备的作业量和作业轨迹,技术人员可远程监控无人化农业机械在各地块的运行情况,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据测算,数字化可让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20%、节水10%、节药8%,农作物年产量增加2%。可以看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这个华东地区唯一的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中。
在古林镇茂新村,记者看到等比例建设的太空模拟航行站矗立在田间,非常引人注目。“华东地区首个以太空农业为主题的农业综合体就建在我们村,我们已经完成太空番茄、茄子、青瓜等太空蔬果和花卉的育种。来我们村的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太空模拟驾驶,还能品尝这些太空农产品。”茂新村工作人员虞周玲介绍。
据悉,茂新村已经建成了以太空农业、数字农业为核心的宁波城郊十园——智农茂新园。它与设在村内的宁波家风馆、中国(海曙)御史文化陈列馆等串珠成链,成为吸引游客的高端农文旅观光区。
智能化的管控不仅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在江北区达人村,记者也看到了不少融入村内的“智慧”元素。走进村内的农业科技馆,这个占地面积约5亩的种植大棚里有200余个品种的作物。记者看到大棚上方是已经成熟的葫芦、南瓜;10多米长的绿植墙上栽种着20多种水果番茄;无土栽培的紫背天葵长势喜人……
该馆技术人员黄金山介绍,“进门的LED显示屏实时显示农业科技馆内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度和湿度等数据,通过网络和应用程序,馆内实现智能管控。”
随着数字化改革,江北区外漕村也迈出了村务公开的新步伐。“现在不管我们村民在哪里,只要扫村里的公开码,就能知道我们村今年分红是多少、村里的经济形势如何。”外漕村村民邵阿姨告诉记者。
另外,外漕村还依托“资金码”“资产码”“人员码”“公开码”“交易码”推动文旅、医疗保障、居家养老、生态治理等方面与数字化有机融合,持续推动村级治理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