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内机器轰鸣,在工业机器人的辅助下,工人有序完成裁管、弯管成型等工序。“别看这些冷却管路外表漆黑,毫不起眼,却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件之一。”翻看最新出炉的销售数据,浙江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爱萍自豪地说,2020年以来,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率25%,2023年前三季度已实现销售额近10亿元,全年预计达13亿元。
余姚汽车产业集群正驶向“绿新高”新赛道。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该市汽车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18.2%,并涌现了一批本地“链主”企业。
作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的“35”千百亿集群产业之一,余姚汽车制造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目前已初步形成涵盖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系统、车载光学设备等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新时代,如何紧扣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实现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培育本地“链主”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这是余姚加快汽车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
围绕“汽车+光学”,光学方案解决商能做些什么?某集团给出的答案是:车载镜头。创办15年来,该公司开发出内视镜头、后视镜头、前视镜头、侧视镜头、环视镜头等系列车载镜头,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能力最强的全球领先车载镜头生产厂商,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年全球第一。2022年,公司销售额首次超过30亿元,拥有34%的全球市场份额。目前,该集团在余姚本地的上下游企业有140余家,其中汽车产业企业超过20家,构建了一个发达的产业链共同体。
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内核实力。当前,汽车的技术变革越来越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周期缩短为1年至1.5年,几乎与智能手机推新品的频率相同。这倒逼着汽车行业加速创新,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2023年以来,余姚加快汽车领域创新载体的搭建,发挥浙大机器人研究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用,开展共性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同时,科技部门“一对一”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如今,余姚汽车产业集群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截至2023年9月,该市拥有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记者俞永均 黄春晓 通讯员劳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