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龙观乡观岭六村集成高山湖景、健身步道、民宿旅游等元素,全年接待旅游量近百万人次;依托茂密竹林,横街镇开发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产业,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如今,越来越多关于生态共富、点“绿”成“金”的故事在宁波市海曙区上演。
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以“千万工程”为主抓手,深化“五最”党建引领,从“最薄弱、最困难、最复杂、最前沿、最细微”处入手,不断创新“锋领共富十法”,迭代特色共富工坊机制,全力打造山区“十大共富党建联建”,因地制宜培育美丽经济,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区生态共富新路径。
农旅风景线彰显生态美
春种秋收,大地鎏金,9月的海曙区集士港镇生态广昇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内,迎来了一场稻浪滚滚的“丰收节”。“我们响应镇里打造‘广德红韵’共富精品线的号召,在传统农业上融入研学旅游等元素,让市民游客看得到景、尝得滋味、玩得尽兴。”基地负责人胡发琴说,如今这片稻田已然成为了一道生态致富的风景线。
以党建引领“景观+”“生态+”为理念,海曙区串景成链培育特色鲜明、具有辨识度的生态旅游精品线,将发展融入树成林、花成海、稻成景的美丽田园。依托“锋领共富十法”之生态富民法,曾经不起眼的茂新村在太空农业、双层火车等潮流元素妆点下,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大山深处的李岙村通过创新光伏产业融入建筑、扮靓乡村的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光伏第一村”;海拔800米的杖锡村以樱花为媒培育赏樱胜地,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随着越来越多的乡村挖掘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探索研学基地、农文旅融合、共富产业等发展路径,衍生出了绿色低碳、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诸多新业态。”海曙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生态共富产业链条的持续延伸,让乡村既有风景更有“钱景”。同时,海曙区不断拓展“锋领共富十法”内涵,积极深化党建联建升级版,系统串联农村“十大共富党建联建”,升级打造海西“生态共富大走廊”,在“绿水青山”的生态坚守中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乡村土特产带动产业兴
四月的大雷“黄泥拱”笋,六月的“八戒”西瓜,十月的“兰芯”致富瓜……随着季节变换,海曙区各地特色“共富工坊”携着自己的“土特产”品牌你方唱罢我登场,既丰富了群众的舌尖味道,也带火了乡村的产业。“共富工坊里的这批‘兰芯’瓜亩产有500公斤,不仅一年两收,还能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参与。”章溪村村民周恩明师傅开心地说。
如何激发生态共富的内生动力?海曙区着眼乡村“土特产”经济,坚持“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产业引路”,着力培育浙贝、蔺草、樱花、锦鲤等特色农产品,创新探索“五共促五富”共富工坊建设模式,目前累计建成来料加工式、定向招工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产业赋能式等形式的特色共富工坊96家,实现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术到人。“我们还整合助农力量,首创‘共富中转站’模式,将农村各类特色产品送到千家万户。”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共富工坊撬动生态共富“产业经”,电商直播更是拓宽了乡村“土特产”的“流量端口”:“老鄞江·云集市”共富工坊直播间内,特色糕点、网红咖啡、围炉煮茶等产品销售火热;“零碳共富直播间”里,番薯、鸡蛋、橘子等一个半小时销售额达9120万元;“春锋里·共富茗添”共富工坊更是组建党员直播带货先锋队,开展“党委书记来代言”“党员教你来上架”“党员带你来直播”红色课堂,以红色势能激发共富动能,让乡村“土特产”走上云端。
生物多样性引领百姓富
海曙区龙观乡“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多“出圈”?64岁的龙峰村村民陈忠国最有发言权:“文旅活动的增加,为我们全家平均每年增收10余万元。”通过“生物多样性+旅游研学”,龙观乡累计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点20多个,一年下来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超6300万元,让老百姓既能看到“绿叶子”,又能鼓起“钱袋子”。
目前,龙观乡实现生态产品总值(GEP)超24亿元,是当地GDP的3倍以上。依托党建联建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龙观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牵引,推动“零碳共富”“红圈富民”两大党建联建携手合作、双向联建,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在低碳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生物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转化,同时积极推进“一馆三基地”建设,进一步形成产业发展互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之下的“专家指导、企业加盟、民众参与”的新路子。
以龙观乡为圆心,海曙区迭代党建联建升级版,做足生态文明创建长板,通过串联山区“十大共富党建联建”,打造特色共富工坊、共富直播间等载体,不断探索和培育“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文创经济”“生物友好保护+生物经济”等产业模式,持续释放“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人人参与、家家得益”的乡村绿色共富效应,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重塑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多元化路径,推动四明山区域乡镇“生态共富圈”不断扩大。(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