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海燕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在百年征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基因已经渗透进这座城市的血脉。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今年4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对《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昨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检查本市贯彻实施《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情况的报告。
增强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广度深度
红色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红色纪念场馆保护状况持续改善、教育传承功能明显增强、机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保护传承整体态势向好……《条例》颁布以来,上海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机制逐步健全,红色资源保护情况也不断改善。执法检查组认为,本市红色资源传承和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而对照《条例》规定,对标打造红色资源高地、红色文化研究高地、红色故事传播高地的要求,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红色资源调查认定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增强。”一些委员表示,目前已公布的《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主要覆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市的红色资源,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红色资源还缺乏完整的梳理和认定,这有可能使一些红色旧址因没有得到及时保护,而在城市更新和变迁中消失。
执法检查组建议,进一步推进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和保护工作,并平衡好红色资源保护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继续推进红色资源保护与优秀历史建筑更新利用的有机结合,发挥优秀历史建筑的“活化石”作用,推动党史研究、文博保护等相关部门参与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的审核程序,使红色文化更好融入城市更新。
不断创新展示方式和内容挖掘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代表们认为,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要深入挖掘、生动演绎建筑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更好地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执法检查发现,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正持续推进。上海连续7年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上海”学术研讨会,联合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兄弟省市宣传部门,共同筹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学术研讨会。同时,全面推进红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选题孵化和创作研发,涌现出《1921》《望道》等一批精品力作,推动《千里江山图》向广播剧、评弹、电视剧、话剧等多个艺术门类转化。
“部分红色资源的展示方式和内容挖掘仍需要不断创新。”有委员提到,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红色主题博物馆、纪念馆特别是基层场馆展陈多以图片、文字、实物等静态形式展示,数字化展示等新手段应用较少,受众的参与感、互动感还不够。建议创新展陈方式,有效使用大数据、云计算、视觉感应、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借助实时实景的数字孪生,赋能红色资源的智慧管理,加强红色资源的立体呈现。
“针对不同的参观学习对象要有不同的解说方式,特别要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不断充实、更新展陈内容。”执法检查组建议,配齐配强高水平讲解员,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充实优秀讲解员队伍;同时对全市红色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加强市与区、区与区、区内、大小馆之间的整体联动和协同,将上海点多面广、内涵丰富、价值突出的红色场馆打造成“红色场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