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正值羊肚菌采摘旺季。掘港街道周店村、天星村、野营角村总计110多亩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
这几天,野营角村种植户施兵的100亩羊肚菌基地里,率先冒头的“报喜菇”吹响了丰收序曲的号角。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挺立的菌柄支撑着浅褐色菌盖,菌盖上布满蜂窝状凹槽,像一把把精致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烘干,一片热火朝天。首批“报喜菇”采收量达600多斤,预计本周将大量集中上市。
技术攻坚:
敲开羊肚菌种植“智慧之门”
“现在正是羊肚菌出菇的关键时期,我一共种了20亩,预计3月20日左右上市。”来到天星村,如东县云平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云平正在大棚里仔细查看羊肚菌的生长情况。谈及种植羊肚菌的缘由,张云平感慨道:“我原本是开车跑运输,后来老朱引导我,这才踏上了种植道路。”
张云平提及的老朱正是村里羊肚菌种植能手朱广如。三年前,朱广如在一次偶然的山东之行中,与羊肚菌不期而遇,“当时就看到了羊肚菌发展的潜力。”朱广如说,“羊肚菌形似羊肚,富含18种氨基酸,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具有药用价值。”
心动不如行动,朱广如当即奔赴四川参加专业培训,回家后便在自家1亩多的土地上开启了试验。令人惊喜的是,第一年就收益了5万多元。这一成果不仅点燃了他规模种植羊肚菌的热情,还带动了村里其他种植户。
在探索种植的过程中,种植户们逐渐认识到“六妹”“七妹”这两个品种的特性差异。“去年,我们种植了‘六妹’‘七妹’,经过一年的实践,今年我们决定全部种植‘六妹’。”朱广如表示,“六妹”口感鲜美,外形美观,在鲜品和干货市场都备受青睐,其中鲜货市场行情为每斤40元,亩收入可达4万元。
“去年天气高温导致了减产,刚长出来的羊肚菌泛红,随后便逐渐萎缩了。”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虽然羊肚菌经济效益高,但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一般来说,5 -14℃是其生长的最佳温度区间。
为了精准调控羊肚菌生长所需的温度,张云平在大棚内安装了雾化系统。“温度一旦升高,雾化系统就发挥作用,可给棚内降温5-8℃。”张云平介绍道,“这两天天气变化快,一会儿冷一会儿热,我们就要通过喷水、掀棚、盖棚来确保羊肚菌有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不仅如此,张云平还远赴湖南学习营养包制作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带领团队自制营养包,成本大幅降低,菌种质量显著提升。“以往每年购买菌种和营养包需要投入7000元左右,现在这两样的成本控制在每亩五六千元,而且质量比去年外面买的还要好。”张云平笑着说。
抱团协作:
构筑羊肚菌致富“坚固桥梁”
在羊肚菌产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掘港街道走出了一条抱团协作之路。
在野营角村,原本分散的羊肚菌种植户早已紧密集合在一起。如今,这个团队已经壮大到10位成员,由野营角村党总支副书记曹晋华挂帅,统筹各方资源,带领团队共同发展。
6年前,施兵怀揣着对羊肚菌产业的满腔热忱,带着样品,奔波于上海、南京、苏州等各大城市,挨家挨户拜访客户,与收购商洽谈合作。凭借对羊肚菌品质的信心,施兵逐渐敲开了市场的大门,让羊肚菌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也正因如此,团队一致推选施兵挑起市场销售的大梁。
当前,施兵成功对接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网络。在线下,团队与上海西郊国际批发市场、江桥批发市场、江杨批发市场、北蔡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多家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还和四川省成都市赵家镇羊肚菌干品批发市场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为羊肚菌的销售开辟了广阔市场;在线上,团队通过电商平台积极拓展全国市场,计划打造“野营桑园”羊肚菌区域品牌。“我们期望借助互联网,让野营角村的羊肚菌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美味,感受到我们特色产业的魅力。”施兵信心满满地说。
在技术保障方面,以国峰家庭农场主周国峰为代表的技术骨干,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活动。“我们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包括菌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掌握温控、湿度调节、菌床管理等关键技术,降低种植风险。”周国峰说。
为了确保羊肚菌以最佳状态抵达消费者手中,团队购置了烘干设备,采用泡沫箱加冰袋的包装方式,仅两小时就能将新鲜采摘的羊肚菌运往上海市场,最大程度保留羊肚菌的鲜美与营养。不仅如此,团队始终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把控每个环节,每批羊肚菌上市前,都要经过专业化验机构的严格检测,确保无农药残留,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特色种植:
打造羊肚菌产业“金字招牌”
近年来,野营角村立足本地,深挖潜力,凭借自然资源优势,紧贴市场需求,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选定羊肚菌种植作为核心产业。曹晋华说道,“羊肚菌作为珍稀食用菌,经济价值高、种植周期短、生态友好,与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们通过规模化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在种植环节,野营角村顺利完成100亩土地流转及标准化大棚搭建,引入优质菌种,确保鲜菌亩产稳定在600至1000斤。在生态效益方面,羊肚菌种植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科学处理,转化为优质有机肥,实现了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曹晋华介绍道,“羊肚菌采摘期到4月份基本结束,我们计划利用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或西瓜等,开展菌稻轮作。”
按当前市场价鲜菌40元/斤估算,羊肚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预计年产值可达240—400万元。这笔可观的收益,鼓起了村集体的“钱袋子”,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促进乡村人口回流,同时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就业难题。曹晋华表示:“从前期种植到后期培育、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我们优先雇佣本地劳动力。目前我们正有序推进规模扩大,后续还将引导更多农户参与种植。”
工人施德华说道,“目前羊肚菌进入采收期,每天有10多名工人在田里干活。我在这里主要负责掀棚、盖棚。”工人毛林康今年刚到基地打零工,他说:“我在这里既能学到技术,又能每天赚100多块钱,蛮好的。”
展望未来,野营角村计划在三年里,将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到300亩,同时建设标准化菌种培育中心。该中心建成后,将从源头上保障菌种的质量和稳定供应。同时,积极谋划延伸产业链,计划建设冰鲜库、烘干房、包装车间等配套设施,通过对羊肚菌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还计划挖掘羊肚菌产业的旅游价值,开发羊肚菌主题乡村旅游项目,如采摘体验、亲子游等,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经济增长开辟新路径。”曹晋华介绍道,通过“特色产业+科技赋能+市场驱动”模式,有效激活乡村经济活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将积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全力打造‘野营角羊肚菌’地理标志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野营角村的羊肚菌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