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湖北来宁波的"棉鞋奶奶"

   在鄞州城兴社区,“棉鞋奶奶”的称号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她是谁。

  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李文清,6年前,她和老伴来到宁波,住进女儿家。闲暇之余,老人喜欢编织棉鞋。四年来,她亲手编织了200多双棉鞋,温暖了很多孤寡老人的心。虽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两只手没有以前灵活了,但老人说:“只要有人愿意穿,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通讯员 史丽娜 徐晶晶 记者 薛曹盛 文/摄

  每年冬天坚持做棉鞋

  通过社区免费送给孤寡老人

  李文清今年66岁,老家在湖北黄冈,6年前和老伴来到宁波。每年冬天,她特别忙碌。

  “快要过年了,趁这几天再多织几双,他们就不会冻脚了。”昨天,记者走进出租屋时,老人正在织棉鞋。

  老人头发花白,一脸和蔼。见记者来采访,她有些拘谨:“做棉鞋是顺手的事,没啥可说的。”

  出租屋不大,鞋柜里整齐摆放着各式手织的棉鞋,颜色多样,款式丰富。

  打开老人的衣柜,里面塞的不是衣服,而是各种半成品和制作棉鞋的材料,织好的鞋面、裁剪好的海绵、鞋底等。

  我们一边聊天,老人一边做活,动作相当娴熟。李文清老人右手食指少了一小截,而且没指甲,细问,原来年轻时指甲长了东西溃烂,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只能把溃烂的这部分手指截掉。

  平日里,李文清老人要照顾一家人起居,还要接送外孙,空闲时间不多。但为什么还要见缝插针给孤寡老人织棉鞋?

  说起自己的初衷,老人直言,刚到宁波那几年,人生地不熟,呆在家里特别无聊,就想着织棉鞋打发时间。一双、两双、十双……棉鞋越做越多,有的自己穿,有的送给邻里街坊,但“库存”还是很多。

  她和老伴琢磨着,把棉鞋送给需要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社区孤寡老人。“这些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有棉鞋穿就不会冻脚了。”从2013年开始,她每年都会亲手织棉鞋送给孤寡老人,已经坚持了4年多。

  说起学做鞋这门手艺

  老人说是为了弥补当年的遗憾

  聊着聊着,不善言辞的老人慢慢敞开心扉。这么多年,她一直坚持织棉鞋送人,也算弥补自己内心的一个遗憾,想让这些老人穿上舒舒服服的棉鞋。

  这个遗憾,要从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当时,李文清生活在湖北黄冈的农村,生活窘迫。母亲卧病在床,唯一一双棉鞋已经破旧不堪。李文清很心疼,她想给母亲买双新棉鞋,结果跑遍整个村庄都没着落。

  “那时候家里一年收成只够全家人吃喝,根本没有闲钱买鞋。加上物资匮乏,哪怕凑够了钱都买不到。”老人沉浸在回忆里,眼神有些落寞。“一直到母亲去世,她都没有穿上一双像样的棉鞋。”

  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隐隐作痛。“如果那时自己会这门手艺,母亲就能穿上暖和的新棉鞋了。”

  多年以后,老人学会了这项手艺,全家老小的棉鞋都是她一针一线做的。以前在农村,她总是织棉鞋送街坊,村里很多人都穿过她做的棉鞋。来到宁波,她就开始为孤寡老人做棉鞋。

  老人平时省吃俭用,但每次买棉鞋材料总要挑选质量好的。她总是说,“给老人穿的要鞋底软一点,要暖和一点,不能图省钱。”

  记者打听了一下,平均一双棉鞋成本在15元左右,起码要花3天时间,做完10双棉鞋就要一个月左右。有时候为了能多送几双棉鞋,老人甚至挑灯夜战。“有空就拿出来织一点,这样就能多做一点。”

  许多敬老院老人“抱怨”

  他们一直想当面说声谢谢

  很多社区工作者只知道城兴社区有个“棉鞋奶奶”,但不知“棉鞋奶奶”究竟是谁。

  2013年冬天,李文清第一次和居委会取得联系,老伴替她跑腿,找到负责志愿者工作的社工林洁,说家里有30双棉鞋,想送给有需要的孤寡老人,居委会能不能帮忙。

  “放心,我们会把鞋子送到附近敬老院。”第二天一早,两大袋棉鞋就送到了居委会。那一年,社区把棉鞋送给了钟公庙敬老院的老人。“穿上新棉鞋后,老人们都很高兴,棉鞋又软又暖和,很合老人心意。只是敬老院老人都遗憾没见到李阿姨本人,不能当面说声谢谢。”

  2014年冬天,30双棉鞋又送来了。没有过多交代,只是说了句,“只要送给有需要的人就行,做好了我再送过来。”那一年,这些爱心棉鞋送给了鄞州博美颐养院的老人们。

  社区工作人员说,老人每年冬天都会送来一批棉鞋,有时候三四十双,有时候五六十双,四年来都没有间断过。前几天,城兴社区工作人员将一面写有“爱心无限情暖人心”的锦旗送到老人手中,感谢她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年纪越来越大,眼神也不好使了,现在速度越来越慢。”但李文清说,只要有人愿意穿,她会一直做下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7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