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幸福之舟掌舵人 记宁波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

  俞复玲(左)在与社区居民聊天。

  浙江日报讯 “叫一声划船美,走进你的故事;好一个划船梦,走进你的心田。你的故事总让人寻味,你的美梦百姓圆,好人好梦更精彩……”

  秋意渐浓,夜晚的宁波已有一丝凉意,但在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荷花庄公园里,却是春意洋溢。

  临时搭起的舞台上,一曲《梦圆划船》让观众如痴如醉,也让“总导演”、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激动不已。来这里工作10年,她满腔热情地带着居民们共建美好家园,居民们则每年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社区的喜爱。

  在居民心目中,俞复玲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更是他们的贴心人。

  热心服务,就是最佳管理

  这是一个有30多年历史的老小区,小道干净平整,两旁绿树成荫。居民楼虽有些老旧,却清爽整洁。社区干部和居民相遇,都会亲热地嘘寒问暖。

  已在这里工作了10个年头的俞复玲说:“居民把社区当成一个大家庭,把我们社区干部当成亲人,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回想2003年刚到划船社区时的情形,俞复玲记忆犹新。由于是老小区,这里基础设施老化,路面坑洼不平屡有积水,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问题突出。

  居民反映,水管说爆就爆,电线说断就断,物业搞不好,居民不满意,社区干部只能干着急。“物业问题看似小事,但关系社区文明、百姓生活。”俞复玲决定,将物业管理作为自己走马上任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来解决。

  经过走访调查,俞复玲发现,问题出在物业费过低,而且有些居民缴费不自觉,以致物业公司的服务难以跟上。 (下转第四版)

  跑物业、串楼道、进商铺……那段时间,俞复玲的脚步几乎没停过,连续召开协调会、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动员党员带头缴纳物业费。要说动老百姓,首先要让他们相信社区干部。居委会为此向居民承诺,将向政府申请改造小区老化的基础设施。

  在俞复玲协调下,小区、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达成一致:组建一个“物居联合党支部”,让居民参与进来,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难题。

  联合党支部成立不久,物业、居民、商家三方又共同筹集资金,彻底解决小区水管漏水问题。身边发生的这些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开始积极缴纳物业费。如今,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97%。

  “社区的事情说大不大,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需求也更多了。我们要尽量想办法搞好服务。”在俞复玲眼里,对一个社区来说,最好的服务就是最佳的管理。

  划船社区的道路并不宽敞,蜿蜒交错,但秩序井然。记者看到,路边的车辆在停车线内停放整齐,几乎看不到随意穿插现象。

  记者感到奇怪:随着私家车增多,一些老小区停车陷入窘境,下班抢车位现象屡见不鲜,而在这里却很少看到。

  原来,一直以来,俞复玲都在想办法解决停车难问题。记不清多少次,她进楼入户听取居民意见,邀请居民代表参加听证会,还多方协调,通过科学画线、不断挖潜,新开辟出60多个车位。目前,小区可利用停车位近400个,俞复玲还在跟附近辖区单位协商错时停车。

  社区和谐,就是最好回报

  就在几个月前,以俞复玲名字命名的365小区服务工作法在全省推广。

  俞复玲说,“365”有两层含义。一方面,社区是个大家庭,要天天为群众提供便利、精细的服务;另一方面,是指“三联”、“六服务”、“五机制”,主要是加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规程。

  社区和谐,始终是俞复玲的工作目标。

  俞复玲刚到划船社区工作那会儿,社区失业下岗的人很多,“对这些居民来说,没了工作,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家庭又怎么会和谐呢?”

  俞复玲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进行分类,并和社工们一起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联系辖区单位,收集各类岗位信息。还建起“为民活页社”,为失业人员提供外贸加工的活,帮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就业。

  这几年,俞复玲组织了10多场“春风就业招聘会”,为200多人找到工作,社区也被评为我省第一批充分就业社区。

  社区老人,也是俞复玲关注的重点。老社区里老年人多,有些连吃饭都成问题。社区专门开办老年食堂,提供美味实惠的伙食,对一些不便出家门的老人,社工还会将饭送到家中。

  在俞复玲的带动下,许多居民也主动参与社区管理服务。

  残疾人、困难老人办事不方便怎么办?“周五帮办”志愿服务队每周五帮他们跑腿;小家电坏了怎么办?“阳光8号”志愿服务队每月8日设岗为居民维修家电;居民间有了矛盾怎么办?“老娘舅协会”来调处……

  如今,社区建起了25个社会组织,去年开展志愿服务2.3万人次。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给居民带来了全方位的服务,很多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服务,使小区成为了温馨和谐的大家庭,“10420人就像一家人。”

  “只有居民之间和谐了,社区才会和谐。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好回报。”社区里发生的一幕幕,生动地诠释着俞复玲的理念。

  划船社区有275个墙门,墙门文化成为了社区一大特色:每走过一个墙门,就能看见门边挂着一块棕色木板,刻着墙门名字和背后的故事。

  “行健楼”,顾名思义里面住的大都是老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渔悦楼”,住的大多是早年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利群楼”,住了很多退休人员,大家发挥余热,帮困助贫……

  每年春节,“利群楼”的居民都要一起吃年夜饭,24户人家,每户人家烧两个菜。慢慢的,邻里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亲如一家。

  俞复玲这位社区掌舵人,把划船社区这条船掌得越来越平稳、和谐。

  居民的事,绝不是小事

  俞复玲总是很忙。

  居民有什么事,都会来她的办公室。“有事您找我!”也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俞复玲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黄绿相间的竹篮子,里面装着她的午饭。这个篮子,她一拎就拎了近10年:“社区工作一忙起来就没个准时间,经常错过吃饭时间,只好自己带饭了。”

  即使这样,她也很少有完完整整吃一顿午饭的时候。有时候刚热好饭菜,就有居民来找她办事,她二话不说就放下碗筷。饭菜热了冷,冷了再热,经常要热上好几遍。

  社区干部何小红跟俞复玲共事5年,在她眼里,俞复玲做事特别认真,几乎没请过假。

  何小红记得有一次去俞复玲办公室,看到她趴在桌子上,状态很不好,额头上沁出了汗珠。“一问,才知道她发烧头晕,我们劝她回去休息,但她始终不肯。”

  后来实在疼痛难忍,俞复玲才请假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患了带状疱疹,需要挂点滴治疗。谁知她上午挂完点滴,下午又到社区上班了。

  “就算社区没什么事,我也想过来转转,看看居民们有没有要帮忙的。”10年的相处,对社区、对群众的感情,早已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去年,俞复玲自己拿出1.5万元建立了一个小额基金,专门帮助有困难的群众。

  在划船社区,每天早上7时半,居民就会在小区里见到俞复玲的身影。

  这是俞复玲的习惯。每天早上,她都要把社区的每个角落都走一遍,看看垃圾分类做得怎么样,看看停车位情况,和居民聊聊天,问问有什么需求。

  回到办公室,她都会翻看当天报纸,学习中央和省委的方针政策。有时候不经意间看到的一则简单新闻,都有可能转化为她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灵感。

  这么多年,几乎每天早上,俞复玲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连女儿结婚前,她也没请一天假,直到女儿婚礼当天,她才去参加。

  “既然做了社区干部,就应该把居民系在心里。居民的事,就是我们最大的事。”俞复玲笑着说,家人也习惯了,很理解。

  从社区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小区,到个人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小巷总理之星”……付出总有回报,荣誉纷至沓来,但俞复玲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10年间,细纹在岁月穿梭中悄悄爬上了俞复玲的脸颊,但她心中那份对群众的感情,丝毫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社区工作就好比爬山,越接近山顶,越陡峭,越难爬,但是坚持下去,山顶上的风光无限好。我会一直往上爬。”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4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