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公路急抢险队:四天三夜,打通余姚山区生命通道

  昨天,余姚市区世南东路积水80厘米深,来自台州温岭供电公司支援电力员工在检查线路。

  台州供电公司组织的抢修队400多人到达余姚进行支援。预计抢修工作将持续5天,总共有20条线路要修复。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 卢照辉实在是太忙了,连喝口水都是急急忙忙。

  下午1点多,我电话联系上他时,他正从袁毛线水毁路段的抢修现场赶回来。刚回到指挥部,和我没说上几句,他拿起笔记本,往会议室跑。

  这究竟是第几次开抢通道路的研讨会,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等他从会议室出来,直对我说对不起,背起包就往另一处道路塌方的现场赶。

  卢照辉,宁波市公路局副局长,作为宁波市公路局应急抢险临时指挥部的负责人,“菲特”来袭后,他是第一个带队打通通往受灾最严重的陆埠、梁弄的人。

  连续四天三夜,卢照辉和他的队友们一起抢通余姚山区的县道公路。这为山区灾民的救援,打通了生命通道。

  8日早晨

  他带队首批进余姚抢修公路

  10月7日上午,强台风“菲特”扫过余姚。

  狂风暴雨,姚江及其沿线多个水库的水位暴涨。余姚告急。

  宁波市公路局的先遣队员,在余姚查看了灾情后,连夜启动了专门针对余姚的救灾应急方案。

  10月8日一大早,卢照辉带领着2支应急抢险队伍,率先抵达了余姚。

  这时,陆埠镇已开始大面积进水。

  然而,通往陆埠的甬梁线路段,多处发生泥石流、坍塌。里面的灾情不断传出,外面的救援队伍却进不去。

  风雨中,卢照辉指挥着3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一路筑桥铺路,用了10多个小时,终于抢通了到陆埠、梁弄的通道。

  救援队伍,跟随着挖掘机的步伐,将水和食物等,首批送到了灾区。

  当天下午,市公路局联合宁波交通集团、宁波良和集团和宁波交通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组织了另外5支公路抢险队伍,增援余姚。

  就此,宁波市公路局应急抢险临时指挥部,在余姚成立了。卢照辉任负责人。

  11日下午

  余姚山区县道全线抢通

  10月9日下午,通往四明山区的县道,还有不少积水,丝毫没有退去的意思。

  路抢通了,可积水还在,通行依然困难。

  抢险小分队带去的数十台抽水机,显得捉襟见肘,抽水缓慢。

  这可急坏了卢照辉和他的队员们。10月10日凌晨3点多,在临时指挥部的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宁波市交通委副主任、市公路局局长梁成初也赶来了。

  经过专家论证,临时指挥部当即拍板,决定从远在数百里外的福建连夜购入一台“龙吸水”和20台强抽水机组。

  今天早上,这台“龙吸水”就要启用了,届时抽水速度将大大提升。

  这台“龙吸水”,每小时抽水1500方,相当于普通抽水机功率的6倍。它们的投用,将直接决定了救援队伍和物资进入灾区的速度。

  昨天下午4点,随着装载机最后一车碎石泥土填埋到位,中断了3天的袁毛线水毁路段抢通。至此,余姚市一度中断10多条的山区县道公路全线抢通。

  路抢通了,接下来就是保畅通。

  截至昨晚8点,余姚平原地段的过五线、余荷线、三荷线、寺慈线、高夹线、古乍线阳光公寓段、东连接线和谭家岭西路等8条县道,因为下穿高速、铁路桥洞路段积水,还暂时无法通行。抢险队正在连夜组织排水。

  下午6点,卢照辉终于从抢险现场回来了。来不及吃一口盒饭,他又一头扎进了会议室。

  目前,余姚的公路抢险修复工作已向纵深推进,预计在这周内,余姚全市的县道都可抢通。

  但如何保证县道的畅通,保障救助物资和救援队伍第一时间到达灾区,又将是新的问题。

  微博全天直播

  200条信息为救援指路

  昨天,会议间隙,我在门外看到卢照辉掏出手机,刷上微博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说,他是在看@宁波公路局的官方微博,看抢通现场施工进展。

  这次到余姚抗洪救灾,宁波市公路局领导特别注重信息渠道的畅通。

  台风来临前,全局召开的“抗台”通气会上,卢照辉和局长梁成初商量后,马上就吩咐下去,为每个抢修队伍都配备3G对讲机、照相机等设备,一是方便进行救灾调度,二是确保信息畅通,第一时间把道路通畅情况传出来。

  一线抢通道路的工作人员,随时将现场信息告知给临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并把这些信息及时在微博上更新,也向市民告知灾区的道路抢通情况。

  听这么一说,记者也上了@宁波公路局的官方微博。

  比如,昨天上午9点54,一条“宁波市公路管理局赴余姚应急抢险队伍争分夺秒抢通了一条陈洪至十五岙的山区道路,应当地乡镇政府要求,立即奔赴下一个抢险地点”的消息发出后,很快就有救援队伍向附近的安置点靠拢,发放食品和水。

  通过微博,奔走在指挥部和施救现场的卢照辉也能及时知道最新信息,好做下一步的救援安排和打算。

  初步统计,从7月6日起,宁波市公路局一共发出200多条台风中道路通畅信息。这些来自前线的消息,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抢险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质的去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