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距离10月7日“菲特”登陆已经过去了10天,昨天下午4时,省防指继续通报,目前全省已经解除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全省灾情基本稳定。
台风走了,积水退了,余姚、嘉兴市等重灾区的市民也渐渐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深深的教训和反思。
我们的城市、水利设施究竟能够抵御多大的台风洪水?如果再次遇到百年一遇的水灾,我们该怎么办?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还在不断壮大,带走了农田,带走了河流,那么多的洪水今后该往哪里去?
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找到了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水利专家朱法君,看看他都有哪些说法。
思考一 今后再遇到百年一遇的洪水怎么办?
说起这次造成水困余姚的原因,朱法君直言,最主要的还是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这种超标准洪水,在浙江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台风虽然走了,但朱法君的顾虑并没有消除。“这次大雨要是没下在余姚,而是下在其他地方怎么办?”
余姚地势低洼且平坦,各个地方积水容易倒灌汇集到这里,而很难退去。在浙江,类似余姚这种情况的还有台州温岭、杭嘉湖平原地区等等,豪雨浇泼在这些经济发达的地方,破坏力一点不比余姚弱。
但其实,浙江的设防标准并不低。像杭甬温这样的大城市,防洪标准都在100年,也就是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而像余姚这些中等规模的城市,国家标准城防工程在20年至50年之间,但浙江的标准定得最高,大部分城市都为50年一遇。
朱法君建议,城市要分块设防,比如说余姚境内的水都汇聚到姚江等三条江中,那就应该在三条江边设置堤防,哪里有水,就把哪里封闭起来集中抢险,不要弄得满城都是。
除此之外,朱法君还建议要加固加高现有的水利设施。“遇到50年一遇的洪水,我们就要建100年一遇的堤防。”
思考二 城市发展中河道不断被侵占
浙江水网遍布,河流众多,印象中似乎江南水乡并不缺水。
“但实际上,随着城市发展,农田变少了,河流也变少了。”朱法君说,全省有鳌江、甬江、苕溪等八大水系,以及无数条小溪流。如果把八大水系比喻作主动脉的话,那小溪流就如同毛细血管,缺之不可。
“这些小溪流可以对洪水进行分流,作用明显。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河道经常被开发、侵占,并且进而不止。洪水来了并不可怕,怕就怕在河道堵死了没法排。”
结果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全省八大水系中的鳌江、甬江、苕溪、杭嘉湖东部平原(运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发生了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
城市发展与河道被占,这个话题已经谈了不下百次,究竟要如何平衡,朱法君也很苦恼,但只有一点,不能为了城市发展,霸占了河道。
“我们要求在施工占用非流通河道的时候,必须在另外一处补回来,占了一公里,就要补一公里河道。柏油做的道路始终比不上田地、草地。”
思考三 内涝仍是我省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
台风“菲特”登陆后,很快就“消失”了,一阵狂风暴雨过后,紧接着迎来的就是晴好天气。
可尽管风不再刮,雨不再下,余姚、嘉兴市等重灾区的百姓们却还是在水里泡了好多天。这么多的水愣是无处可排,水位下降的速度非常缓慢。
城市里的积水该往哪里去呢?
雨水落在地面,随着窨井盖流入下水管道,再慢慢汇聚到一起,被排入附近的河流或是海洋。所以想要顺利排水,就必须保证每一根管道都够大,够通畅,不论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容易引起积水。
“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管子被埋在地下,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排查来发现哪根管道被堵塞了。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大雨,杭州城西都会被淹的原因。”从这次的水灾中,朱法君反思道,必须要采取行动,把城市的管道建设好好整顿一下。
“内涝是我省防洪排涝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每次都非常重视防洪,而且有国家制定的防洪标准,但国家却没给排涝这块制定标准,给我们的工作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朱法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