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这块稻田被洪水没顶4天4夜,11日才露出头,13日积水才退去。”跨过晒满衣物的田间水泥道,来到连片的单季稻田,奉化西坞街道石桥自然村种粮大户江辅德捏着稻穗,一脸心痛。
台风“菲特”给奉化农业生产带来重创,全市25.2万亩农作物受灾,农林牧业损失惨重。作为奉化第一种粮大户的江辅德夫妇,今年种了1700多亩水稻,预计每亩减产150公斤左右。眼前位于东陈村的350亩单季稻,受灾尤为严重。
“你们看,这些稻穗都青枯了,基本绝收;这些变黄的,减产80%,估计连收割机的成本都收不回来。”老江在田间算起了账,“眼前这两片田大概只能收50%。分散在各村的稻田,合计有100多亩青枯,80多亩倒伏,今年的损失超过100万元。”
西坞街道位于奉化的平原地带,地势较低,对于这里的老百姓而言,台风和积水司空见惯。可像今年这样的大涝,46岁的江辅德也是第一次遇到。“8日开始每天查看稻田,积水实在太高,没过马路30多厘米,人都到不了水稻跟前。”
家庭农场里150亩杂交制种稻损失最为严重。“七、八月连续高温,引起花期不遇,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老江掰着手指头说,“这次又遇大水,父本稻子全部报废,母本损失20%。每亩成本就要2500多元,本来可以有1000元左右的利润,一来一回,损失四五十万元。”
“老江种田7年,遇到的台风可不少。”灾后第5次来到东陈村,每天都忙着指导农民抗灾的奉化市农技服务总站粮油首席专家刘开贤说,“眼看要丰收了,稻谷被暴雨淹成这样,不要说农户,我们也肉痛得不得了。”
2007年,原先做油漆匠的江辅德转种水稻,不料碰到台风“罗莎”,147亩水稻全部倒伏;2009年,老江的种植规模扩大到650亩,结果遭遇台风“莫拉克”,大量的水稻苗被淹死,平均每亩只收了250多公斤稻谷;去年的“海葵”台风又让老江损失惨重,幸亏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赔偿了近10万元。今年本是奉化有望创下最高产粮纪录的丰产年,可就在水稻灌浆的关键期,“菲特”带来强降雨……
“老江,你还真是愈挫愈勇啊。连连受灾,但屡败屡战。”记者感慨地说。“所有家当都投在水稻田里了,还背了100万元债呢。”老江又算起了账:“家里光在农机设备、仓库、育秧中心上头就投资了400多万元,加上政策补贴部分,相当于有了千万元级的家当,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啊。”
连日来,身为全国农机示范大户的老江和夫人邬召素一起组织劳力,抢收倒伏的杂交制种稻,力图挽回些损失。而对于面积更大的单季稻,他们在街道领导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干湿调节,防止土地被晒白,抓好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和根外追肥,要忙活的事情还不少。
“这块田,前天刚喷了一次药,防病防菌。今明两天要把肥料全部施好。”老江说:“这几个月真是‘水深火热’,幸好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老江今年给所有稻田都上了保险,每亩自家出3元,其余27元由政府补贴。
“我们已经把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种粮大户名单报到市里了,除了农业保险的赔付,宁波市已经出台资金补助政策,帮助大户尽快渡过难关。”刘开贤在一旁宽慰老江。
“11月水稻收割后,我们会多种些冬小麦,还可以种些油菜、蔺草、紫云英,让1700亩稻田绿色过冬,也期待明年有个好年成,‘今年损失明年补’。”老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