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讯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条口号早已深入人心,可依旧有人沾染毒品走上这条不归路。
昨天,记者从宁波市禁毒委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警方先后开展“扫毒害保平安”禁毒严打整治行动、“飓风”专项行动以及“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等行动,破案数、抓获数等均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总体战绩均居全省前列。
在所以破获的案件背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例子比比皆是。毒品害死人,真不是一句空话。
抓毒贩
守了三天三夜抓到人
2012年1月至今年10月,全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000多件,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2600余名。
10月下旬的某一天,西周派出所根据群众举报,将正在吸毒的温州人鲍某抓捕归案。现场尿检的结果呈阳性,鲍某也对吸毒的事实供认不讳。
据鲍某交代,他的毒品是从象山人周某那里买来的。
调查中,民警发现周某非常狡猾,具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他在西周和丹城有多个窝点,一周内连续更换了多次手机号码。
万一抓捕不成功,很有可能打草惊蛇,怎么办?专案组变换思路,转而调查他的上线。
顺藤摸瓜,另一个象山人赖某作为周某的上线进入了警方的视线,随后赖某和他的上家刘某相继落网。证据表明,周某是这个犯罪团伙的一份子,但只要一天抓不到他,这个案子就没办法完结。
可是,他的窝点太多了。接连两天,对周某的搜捕毫无成效,他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轮流查哨的民警一个个瞪着眼睛,生怕他从眼皮底下溜掉。
第四天早晨,周某在丹城设的窝点亮起了灯。守在附近的民警们眼前一亮,立即采取行动,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周某抓获,现场还抓获了另外两名违法吸食毒品人员。
至此,经过三天三夜的蹲守,四名嫌疑人全部落网。而在涉毒的案子里,这样艰难的抓捕行动并不少见。
堵毒路
毒品交易开始转场互联网
2012年1月至今年10月,全市共缴获海洛因、氯胺酮、冰毒等各类毒品约39公斤。
从近段时间打击毒品犯罪的案子看,毒品类型、吸毒场所等都在发生变化。
在以往的案例中,民警发现吸毒人员时常会聚在酒吧、娱乐场所,而如今的吸毒地点越来越隐蔽,已经从娱乐场所转向出租房、宾馆、会所和私人住所。
而吸食的毒品也以新型毒品为主,新型毒品,规范的叫法是合成毒品,就是通过化学方式,用人工合成的一种毒品,常见的有冰毒、K粉。目前,最“热销”的是冰毒,占到新型毒品销量的八成,多用于赌博和淫乱活动中。
打击下游的同时,警方还对源头进行堵截。宁波毒品主要来自四川、云南、广东三地,运毒的渠道多种多样,人体运毒、邮寄包裹、快递、行李和货运藏毒都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警方发现连毒品交易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互联网涉毒问题正日益明显。为此,警方已开展了打击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集中统一行动。
助戒毒
扩大就业安置点建设范围
截至今年10月20日,全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34000多人。
打击毒品犯罪很重要,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帮助戒后重新就业也同样很重要。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吸毒的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戒毒后如果生活圈没有改变,就容易复吸。现实生活中,也还有人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戒毒人员,特别是在找工作方面,一次次的碰壁,往往会令戒毒康复人员产生失落、排外情绪。
为了更好地关爱戒毒康复人员,宁波全市已建立了15个就业安置点,共安排就业80多人。
下一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吸毒人员戒毒帮扶。今年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在原精神类专科医院基础上,建立1家以上戒毒医疗机构;同时要在全市已有的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置点基础上,扩大就业安置点建设范围,各县市区要在年底前建立1至2个就业安置点。
另外,在就业安置点工作并服从管理的吸毒人员,参照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提高吸毒人员就业安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