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石浦有个古船模型爱好者杨雪峰,10多年来,他创立的石浦杨氏古船坊造了1万多艘各种各样的古船模型,成为石浦渔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前些天,古船坊的师傅们还忙着加工船模,为一些企业添置新春礼物。
11艘古船模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
会做船模,首先要懂得如何造船,石浦杨氏古船坊杨雪峰在制作船模前在石浦一家船厂已积累了近10年的造船经验。
“10多年前,象山渔民用钢质渔轮代替了木质船,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看不到木质船了,要是能把这些木质船做成船模,保存下来,就是留给后代的一笔文化财富。”杨雪峰说,石浦作为一个渔文化特色镇,有着丰富的渔家民俗文化,可以开发一些跟“渔”有关的旅游商品,如果把船模投放到市场,既为石浦开发了一种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又能把面临失传的木船制造技艺延续下去。
当初,他就抱着这个想法,创立石浦杨氏古船坊。他召集了原来在造船厂工作过的8名老船匠,在自己家中开辟出一个房间,专业制作渔船船模。
“我们当时做的船模,局限于近现代渔船,古代游船、战船等类型的船模,都没有尝试过。”杨雪峰说,为了更好地制作船模,他游走江苏、山东、福建、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每到一处,都去拜访当地的资深船匠及船舶研究方面的专家,认真研究当地的造船工艺以及船型。
通过在外面一年多的考察学习,对制作船模,他更有底气了,他把自己的古船模制造目标定为:以制造石浦渔船船模为主,同时制造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类型的船模。
2008年,中国航海博物馆定制了11艘古船模型。2010年,这批古船模被该馆作为藏品永久收藏。
探访流落国外的中国古船模型
100多年前,清王朝以政府名义参加1904年美国路易斯世博会,其中一部分展品是125艘做工精美的中国古船模型。1905年,这批船模又被运往比利时参加世博会,留在了比利时。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国家馆日时,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副市长马克·范·皮尔来到上海,提到这125艘中国古船模型。
“获知这个消息,我很兴奋,我跟家人说一定要去比利时看看!”杨雪峰说,当时,他还了解到,1995年,比利时为介绍这125艘中国古船模,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摇摆的船》,该书曾赠送给上海交大。他四处打听,很想看看这本书。2010年10月,他如愿以偿得到了该书的复印件。
“2011年5月,我请人对《摇摆的船》一书进行翻译。据书上介绍,当时国力衰微的清王朝付不起运输费,致使这批珍贵的古船模流落在外国。”杨雪峰说,了解到这一真相后,他想去比利时的决心更强烈了。
2011年9月,通过与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的联系,比利时安特卫普市副市长马克·范·皮尔给杨雪峰回邮件,表示非常欢迎,并让他尽早办签证。12月5日,杨雪峰以“文化交流”的名义拿到了签证。
通过努力,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河上博物馆的3个仓库里,他见到了日思夜想的125艘中国古船模,其中91艘比较完整,另外34艘只剩下船底。这批古船模型中涵盖了中国所有省区的古船规格,海上的,湖里的,江里的船都有,工艺高超,船上的人物栩栩如生。
在这批模型中,他还发现了几艘宁波船模型,其中还有一艘是象山的。
杨雪峰对这批珍贵的古船模一艘艘地测量,记录数据,进行编号,并给每艘船模拍下10多张照片。
开始培养下一代船模能手
自从在比利时看过了这一批中国古船模后,杨雪峰觉得自己似乎肩负起一种历史使命,他想复制一批中国历朝历代古船模的愿望更加迫切了。他一头扎进历史中,开始更深层次地探究古船模文化。
目前,“杨氏古船坊”的技术人员都是年纪偏大的船匠,没有年轻人参与。为了传承和发展,杨雪峰已着手培养下一代船匠。如今,“杨氏古船坊”开始与石浦番头小学合作,开发起校本课程,将古船模制作技艺以及船的发展史等写进课外辅导教材。
“让生长在海边的孩子们从小了解船文化,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计划,培养出下一代船模能手。”杨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