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4日,温岭城北街道大东鞋业火灾,事故造成16人死亡,震惊全国。特大火灾,造成了特大的教训,温岭地方政府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发起了史无前例的拆违整治行动。
图为大火后大东鞋业公司大门紧锁,外墙被挂起了一条横幅:“无证照生产企业的违法建筑一律拆除”。
▲鞋企停产
从一开始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强制叫停4000多家企业,到后来全市轰轰烈烈的拆违行动,足见政府这次整治的决心。但整治给以小鞋厂为主的温岭鞋业带来了几乎窒息的命运。
图为在温岭开鞋厂的周光均一家,因为强制停产,订单完不成,厂里堆放着大量半成品损失重大。
▲拆违整改
目前温岭到处都在拆违整改。政府给鞋企发了一份“易燃易爆企业管理办法”,办法对厂房提出了整改要求:民房办厂不能住员工,楼梯要改为室外并直通楼顶;工业厂房住宿、生产、仓库不能在同一建筑内等等。
图为温岭城北街道一家家庭作坊鞋厂正在整改,将室内楼梯拆除,然后在室外建楼梯直通楼顶。
▲博弈变通
自从2月17日,很多停工了一个月的企业主到横峰街道反映要求开工后,有些问题较轻的鞋厂被允许边生产边整改,但这一做法尚未在全市铺开。
图为横峰街道横石路鞋业一条街,鞋厂正在一边生产一边整改。
上个周末,浙江温岭迎来了久违的阳光。当地一家制鞋作坊老板娘任娟娟在被允许边整改边生产后终于开工了。就在一个半月前,当地城北街道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故——大东鞋业火灾造成16人死亡,事发后全市4000多家鞋企被强制关停。一周前,许多企业主迫于生计向政府反映要求复工,处于火灾阵痛中的温岭鞋业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如何给温岭鞋业这种先发展后治理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顽疾开刀下药,成为考验包括温岭政府在内的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道难题。无论成败,温岭都将成为转型的标本。记者陈善君文/摄
火患,多年欠下的安全债
温岭鞋业“小散乱”,安全隐患严重,这一问题的形成不仅仅是企业自身问题。这些小作坊也有营业执照,长期以来为这个“中国鞋业之乡”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贡献,也是被地方政府所接纳的。事实上,在大东鞋业发生特大火灾之前,温岭鞋业已经有过不少火灾教训,但从未像现在这么被重视。
小作坊成就温岭鞋业
也埋下严重的火灾隐患
温岭城东街道锦峰路是专做童鞋的一条街,路两边的排屋本是民房,现在都成了作坊。记者在锦峰路上看到,这里的房屋每间都有五六层,两边缺少消防逃生通道,楼内一处楼梯是唯一的上下楼通道,而这里的房子有个特点那就是很深,每一间纵深达三四十米之多。一旦着火烟雾往上冲,若有人住在楼上则很难逃生,大东鞋业火灾亡人原因就是逃生通道问题。
这样的作坊在温岭可谓比比皆是。横峰镇横石路一带以前有过整改,将楼内通道移到了室外,但是像城东街道这一带记者发现消防通道仍然很多都是在室内,起不到火灾隔离效果。
温岭鞋业和温州差不多同时起步,当温州鞋在杭州武林门的一把大火之后逆风而起,温岭鞋还一直坚守着中低端的市场。不过,中低端也有市场,近年来随着电商营销的兴起,以做时尚鞋为特色的温岭鞋销售还不断上升。
据统计,温岭2001年鞋产量3亿双到2010年超过了10亿双;销售量从2001年80亿元到2010年的270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3%;从业人员达到二三十万人。温岭鞋业也为当地经济作出了较大贡献。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左右,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40%,生产量、销售量、出口量在全国各县市中都排名第一。
然而拥有“中国鞋业名城”、“中国最大鞋类出口基地”光环的温岭,80%的鞋业是小作坊,这里也是火灾隐患高发区。
火灾教训接二连三
以前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事实上,在大东鞋业发生特大火灾之前,温岭鞋业已经有过不少火灾教训,但从未像现在这么被重视。
就在大东鞋业火灾发生的一星期前,同是城北街道山马鞋业园区就曾发生过一次重大火灾。在山马鞋业园区,记者还能看到这家大地鞋业厂区的废墟上矗立着被烧得焦黑的四层楼房,而前面的主楼被烧空后已被夷为平地,记者看到虽然厂区内也有宿舍,但所幸的是这次火灾未造成人员死亡。
而在2011年9月9日凌晨,横峰街道石刺头村鑫卓鞋业的一次火灾则造成了7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起火的是该公司的临时厂房,火势蔓延到了旁边的民房。
虽然当时火灾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对当地的企业开展了整治行动,但效果有限。除了横石路鞋业一条街的店面作坊进行楼梯改建、房后面进行拆违打通消防通道等工作,其他地方整治力度很弱,而且此后对于鞋业的安全管理力度没有加强,使得隐患问题很快反弹严重。
记者在走访下洋林鞋业园区的时候发现,园区都没有考虑消防通道问题,甚至连消防栓都看不到。而这样的鞋业园区此前是被正常使用的。
温岭全城拆违治理火患
企业主动“还原”消防通道
锦峰路一名鞋厂业主告诉记者,他在这里租了好多年了,以前都没有人来要他们整改。而这次整治,城东街道给他们下发了一份“易燃易爆企业管理办法”,记者看到办法对厂房提出了整改要求:民房办厂不能住员工,楼梯要改为室外并直通楼顶;工业厂房住宿、生产、仓库不能在同一建筑内等等。
城北街道一业主黄先生说,以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得比较松,没什么强制性,现在要求楼内不能有楼梯,以前关系不大,“检查人员有时候也会来,但是只是口头叫我们注意安全就完了。”
在温岭横峰、城北、城东等记者走访的几个鞋业集中的街道,随处可以看到拆违整改的景象。
城北街道山马鞋业园区,这里的鞋厂相对作坊条件好很多,很多都有独立的厂房,但是记者发现。这里的拆违也进行得轰轰烈烈,问题多是一些独立厂房改建扩建后,将一些消防通道都占用,变成了车间和棚房。
“最近这些天我们忙死了,天天在开展拆违整治工作,星期天都没有休息!”城北街道一工作人员说,“但因为规定企业新申请检查后才能开工,很多企业纷纷自行拆除违章建筑改造消防通道。”
转型,路怎么走还在摸索
特大火灾,造成了特大的教训,使温岭地方政府决心痛下铁手。但整治给以小鞋厂为主的温岭鞋业带来了几乎窒息的命运。温岭鞋业约80%以上都是小作坊,他们如今大多都面临绝境。虽然有地方开始针对一些问题容易整改的厂家,允许其边生产边整改,但这一做法尚未在温岭全市铺开。
堆积如山无法出货
鞋厂老板苦叹倾家荡产
城东街道大量鞋厂以做童鞋为主,这里目前尚无复工厂家。
谢明(化名)带记者来到他的厂里,是一套出租民房,里面除了已经落满灰尘的机器就是成堆的鞋帮、鞋底等半成品鞋。
“我滞压的鞋有4万双,每双的成本为17元,损失近70万元,这对我来说就要倾家荡产了!”谢明叹苦,原来他租了锦峰路店面房,年租金9万元,停工后支撑不住成本就搬了出来。政府有规定,鞋厂搬出房东要退还剩余租金。
他很多亲戚在温岭做鞋,表弟和侄子的厂也在附近,记者看到成堆的鞋积压在作坊里,各自有两万双鞋,损失达二三十万元。像谢明这样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很多。
老卢在横峰街道鞋业一条街横石路开店,他二十年前就从温州到温岭做鞋了。“现在做鞋的都不好做,利润薄,每双鞋我们就赚两三元钱,这里的房租费每年就要18万元,每年做五六万双鞋还只能保本。”老卢说,“现在一停工,工人也找不到了。很多工人年前回家后就直接到其他地方去了,这对我们影响很大。就算现在复工,我们都快撑不住。”
在城北街道横塘路,去年底刚刚花了十多万租金租下店面的老林唉声叹气:“店开不起来,客户不敢来了,房租费每月八千多元,白白损失了。”
政府尝试柔性处理
允许企业边生产边整改
就在“一刀切”式的停业整顿轰轰烈烈进行时,一些柔性的方法也开始出现。
任娟娟动作灵活地抓过来鞋子,拿在手里检查了一遍,又照了一下仪器,没问题,便放到箱子里。在她的身后,七八名工人坐在成排摆放的鞋机前,紧张地忙碌着,正进行鞋子的打磨、压底等工序。
除了正在做鞋的工人,还有泥水工进进出出,他们将砖块一块块搬进来,正将一扇靠楼梯的窗户堵上。
任娟娟是这个作坊的老板娘,她说:“一旦着火烟可能从窗户通到楼梯,安监要求将窗户堵上,室内楼梯改为室外楼梯。”自从2月17日,很多停工了一个月的业主到横峰街道反映要求开工后,有些问题较轻的鞋厂被允许边生产边整改。
任娟娟的鞋厂所处温岭横峰街道横石路,在这条长达三四公里的街上,两边都是鞋店作坊,是温岭数一数二的鞋业一条街。
但是,像这样开工的鞋厂毕竟还是绝少数。记者看到在横石路很多作坊仍处于停工状态。绝大多数的鞋厂仍不允许开工,在横石路附近,有个村民自建的“下洋林鞋业园区”里,很多厂房被挖掉开辟消防通道,这里因为消防安全问题严重,还不允许开工。
2014年1月14日温岭大东鞋业发生特大火灾后,全市4000多家鞋厂被强制停工。据官方统计,经过一个月的整治后,目前430多家恢复了生产。但直到现在绝大多数鞋企仍处于停工状态。
长期形成的产业顽疾
该怎么开刀下药成难题
温岭市经信局党委委员赵健宁说,温岭的鞋业长期以来走的就是中低端市场,“像广州以做高档鞋为主,温州做中档真皮鞋为主,我们温岭就是做时尚的中低端鞋,这也是一个产业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温岭鞋业为什么以小作坊为主的特点。”
记者走访了解到,这些小作坊也有营业执照,长期以来为这个“中国鞋业之乡”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贡献,也是被地方政府所接纳的。
一场大火似乎为当地政府产业转型升级找到了一个契机,但是产业问题也是长期监管问题造成的,无法一蹴而就地解决。对于广大的业主来说,小作坊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快刀斩乱麻就好比端了他们锅,弄不好很容易引发社会“反弹”。
面对如此严重的产业安全隐患问题,面对长期积累形成的产业顽疾,如何吸取教训,接下去该怎么开刀下药?成为考验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道难题。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横峰街道考虑到鞋业的生存,针对一些问题容易整改的厂家,允许其边生产边整改,但这一做法尚未在全市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