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古村保护,缘何成了一道“紧箍咒”

  前不久,记者走访了不少古村后,发现在慈溪龙山镇有一个叫方家河头村的古村,之前也遭遇到了清潭村一样的难题,但如今得益于政府旅游开发,再次焕发了生机,不仅保护好了古村,而且村民的生活也获益良多。那么,旅游开发是否就是唯一出路?如果不是,古村保护的出路,到底该如何走?记者郑振国实习生包晓敏摄影记者贾东流

  文保专家很痛心,古村一年不如一年

  说起宁海清潭村的现状,宁波民间文保专家杨古城很痛心。“十几年前,我去过清潭村,发现了这个古村。”杨古城说,为了清潭村申报,他做了很多事情,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也正是很多文保人士的关注和帮助,清潭村不仅成了宁波首批十大古村落之一,而且也进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原本以为,清潭村就此能获得很好的保护,可现实却恰恰相反。“评上了,但没有及时地进行保护,变成如今的样子,是必然的。”杨古城说,老房子倒塌废弃的情况,不单单清潭村有,早已成了古村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古村的现状比清潭村还糟糕。

  “有的古村,如今甚至连一座像样的老房子都找不出来了,有的古村杂乱无章,拆旧建新,翻修翻修,古不古,洋不洋的。”杨古城说,如今第二批宁波古村落也快公布了,但如果保护措施不跟上,其结果也难以乐观。

  说到古村保护,杨古城说,如今,除了被旅游开发的古村外,政府的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的,没有想其他办法,调动社会和村民的力量一起保护这些古村落,再不及时保护,这些古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彻底消失了,等成了一片废墟,再想保护就没机会了。

  政府投资千万,慈溪方家河头村焕生机

  那些被旅游开发的古村,现状又是如何呢?前两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慈溪龙山镇的方家河头村。早在2003年,这个村子就因“水秀、树古、名胜遗迹众多”被列为慈溪市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起初,方家河头村也遭遇到了清潭村的问题。有些老房子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相继倒塌,成了断壁残垣。

  然而前不久,记者在方家河头村看到的场景,却早已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古色古香的古道,两侧是修葺一新的白墙黑瓦老房子,跟清潭村简直是天壤之别。村民在自家门口,摆放着毛笋等土特产,向过往的游客叫卖。“生意还是蛮好的,一天卖个六七十块没有问题,到了周末生意就更好。”村民方大妈拿出从山里挖来的毛笋,摆放在自家门口。

  方大妈说:“政府出钱,帮我们重新修了老房子,还进行了旅游开发,现在的日子比以前真的是好过多了。”在一年多前,慈溪市政府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对方家河头村进行了保护和开发,古屋、古树、古井、古道等一一被完整地保护了下来。

  在方家河头村,记者看到有工人正在对一处老屋子进行修葺。“这个房子很久没人住,如果不修的话,过不了多久就倒了。”正在施工的方师傅说,一年多来,他们已经修了很多这样的房子。

  正在方家河头村游玩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老年协会组织过来旅游的,这个村子古色古香,环境太好了。

  方家河头村,因政府的旅游开发,得到了很好保护。但不是每个古村都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像方家河头村,紧邻达蓬山风景区,种种条件,并非是其他古村所能比的。

  那么,对于目前暂不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古村,又该如何保护?难道继续让这些古村落自生自灭下去,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和办法?

  专家:政府要真正起到主导作用

  陶海燕,宁波市民盟文化委员会委员,宁波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对于如何保护古村落,她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主持了宁波市民盟重点调研课题——《我市古村落保护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并被宁波市民盟文化委员会作为今年宁波“两会”的提案。除此之外,还有宁波市政协委员就古村保护这一问题,提交了相关提案。

  陶海燕告诉记者,旅游开发肯定不是古村的唯一出路,不可否认,有些古村因旅游开发得当,从而使古村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但也有村子因为旅游开发,使得古村原有的文化风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旅游开发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旅游规模的设置也不应干扰村落村民正常的生活方式,不能以简单的旅游规划代替新农村规划,旅游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古村落保护规划落实的前提下。

  “城市化进程中,近郊的村庄因城市扩张而大片消失,偏僻的乡村因经济和交通相对落后,空心化现象愈演愈烈,古宅也日渐破败,古村日趋萧条是当下严酷的现实。”陶海燕告诉记者,保护古村,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如何进行旅游开发,而是应该先考虑在原有的基础上,如何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从而让他们继续在那里生活下去,使得古村落文化得以自然有序的延续和继承。

  “如何保护古村,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目前为止,我也没有发现很好的办法和途径。”陶海燕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古村保护中,政府应该全面提高古村落的文化生态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真正起到主导作用,保护古村落原生态的聚落形态,保持它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

  古村需要立即拯救

  我去过很多古村,宁波的外地的,保护好点的村子,就是所谓的旅游开发模式,但那也是保护了一个壳,也就是一条街或者几个院子像点样,深入其肌理,感觉就是被商业异化了,这也是一种颓败。更多的村子是自生自灭,一些老人还守在村里,断壁残垣,垃圾遍地,而且夹杂着一些不伦不类的所谓新农村洋房。我很清楚,我看见的,正是古村毁灭前的最后光景。

  很多古村都有一些大宅存在,也说明了这些村子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历朝历代的退休官员回来居住,他们带来了资金、信息和文化,最重要的是秩序。如今,退休的大官们不可能还回到古村来住,他们住在干休所里,富商们也不会回到这里,他们住在城郊的别墅里。近几十年来,古村一直处在人流、资金、文化单向输出的模式下,有点本事的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并迁走了户籍。没本事的年轻人也留不住,村里周边一般没有什么产业,困在村里挣不到钱,只能外出打工。

  人脉、文脉、土地所有权、户籍,都被渐渐隔断且后继无人,村民没有钱,政府不投钱,古村岂能不颓败。

  好在,作为文脉承载的古村还剩下一些老房子,我们必须拯救它们。专家都说“保护古村比保护故宫都难”,但我以为,保护古村不可能完全没有办法。眼前要做的,是立即向古村输血,比如投入资金,先把老房子保护下来,保护了古村就保住了文化载体。我个人感觉,古村保护有时候之所以不力,还是因为当地不够重视,比如短期内是一种净投入,见不到效益,影响了政绩。

  长期来看,光投钱也是不够的,在土地产权、户籍政策上,可以对古村给予特殊的政策,让那些飞出古村的精英有途径反哺古村,让离开古村的昔日村里娃还能够与家乡保持血脉联系。毕竟,中国人只要有点钱,是愿意守住祖业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3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