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昆明市政府新闻办获悉,5月25日上午在昆明市呈贡新区举行的“2014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10名参赛人员在赛中出现身体不适,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其余9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据新华社5月26日电)
马拉松既是一项赛事,也是一项盛事,深受长跑爱好者的青睐与追捧,再加上不菲的奖金,所以几乎每一项马拉松比赛都参赛者众。但由于马拉松赛事是对人类体能的一项极限挑战,如果不能做好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就很容易导致意外悲剧的发生。像昆明刚刚举行的半程马拉松比赛,因为一名选手的意外身亡和数名选手的身体不适,入院抢救而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了一次“悲情马拉松”。
而实际上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2年首届广州马拉松比赛中,先后有两名选手意外身亡;著名的北京马拉松,也先后造成数名选手死亡。这些参赛选手的意外身亡,可能和本身体质有关,也可能是因为身体本来就患有疾病,但选手们没有跑向比赛终点,却走向了人生终点的悲剧,令人唏嘘,也应该力求避免。
比如在昆明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就不断有选手反映由于赛道上各饮水点距离较长,特别是今年参赛人数比去年暴增3倍,饮水点显得有些少且“供水不足”,令不少选手“干跑”了很长距离。一些选手为了喝水只好硬着头皮跑完全程,但即便到了终点,补水也很困难。这足以说明组织方对赛事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存在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
马拉松赛事变成了“悲情马拉松”甚至是“夺命马拉松”,更加值得反思的是目前国内的“马拉松大跃进”。就以2014年为例,全国范围内仅仅是冠之以“国际赛事”之名的马拉松比赛就多达43站。表面上看,地方政府举办马拉松比赛,有利于促进当地体育事业的发展,引导群众加强体育锻炼,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但实际上政府热衷举办马拉松赛事的“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此,提升城市形象、拉动旅游消费、促进对外招商才是各地争相跟风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真谛。
比如2012年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外地去兰州旅游、观光、投资的人数均快速增长。而据厦门统计局数据,第一至第十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给厦门带来的直接营业收入累计高达10.72亿元。正是看见这些马拉松先行者从赛事中收获了经济效益,全国很多地方也开始跟风举办。这就很难避免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仓促上马比赛项目,或者是在各项后勤、安全保障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仓促“开跑”,为各种意外事故埋下了隐患。
客观地说,不管是为了体育还是为了经济,举办马拉松赛事都没有什么错,但一定要规范,要有序,不但选手要量力而行,地方政府同样要量力而行,这才符合参赛选手的利益,也有利于这一国际赛事的健康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