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台北垃圾分类 离我们有多远

  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近日率先在顺隆社区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将用于家庭垃圾分类的绿、黑两色垃圾桶发放给社区内的工农、繁景、武宁桥三个试点小区的2500户居民。

  垃圾围城是很多城市都面临的尴尬。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主要靠堆肥、焚烧和填埋,大多数城市近8成垃圾靠填埋来处理。垃圾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垃圾问题实质上是健康问题,处理垃圾威胁就意味着向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宣战。

  人类能不能模仿大自然的周期,通过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实现自我持续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城市、具有环保理念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正通过自身的行动加入到垃圾循环再利用的过程中。宁波也正和上海、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开始探索垃圾分类的道路,希望能够实现资源的永续发展。在这条道路上,台北市给我们提供了榜样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并实现资源全回收的。□文范奕齐

  成绩单

  15年努力 实现生活垃圾零掩埋

  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台北垃圾的“产量”自然不少。1996年,每天需要填埋2500多吨垃圾。

  随着垃圾分类的开展,2010年,这个数字降低到了63,填埋场甚至转型成了生态公园。

  2011年,这个有着260万人口的城市做到了生活垃圾不进填埋场,实现《旧金山绿色都市宣言及城市环境协议》在2040年实现“垃圾零掩埋”目标的承诺,领先其他国家近30年。

  不到15年的垃圾分类征程,台北用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垃圾分类的绝美篇章,让我们看到了垃圾分类的希望。

  背后故事

  台北垃圾分类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政策切实有效、市民支持配合、志愿团体和企业组织的积极参与。

  在这个曲折艰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一直坚持并强化措施,坚定序地推进垃圾分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A看政策

  垃圾直接投放到定时回收的垃圾车上

  我们来简单了解下其中的政策亮点。

  “垃圾不落地”政策是台北垃圾分类政策的一大亮点。具体是指取消居民小区的垃圾桶,市民直接将分类垃圾放到定时回收的垃圾车上,从而一次完成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清运。

  为此,台北投入各类垃圾收运车辆近1000辆,停靠点4122个。每日下午4点半开始运作,市民从家里拿出垃圾直接放到垃圾车及资源回收车上。

  车队分资源回收车、厨余回收车、一般垃圾车等。市民必须把家里的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垃圾和资源垃圾,资源垃圾分为纸、废铝废铁、玻璃、塑胶、干电池、日光灯管、光盘片、废移动电话共8类。厨房垃圾包括生厨房垃圾、熟厨余(煮熟、含盐分的食品)垃圾两类。

  垃圾费随袋征收,分类好付费少

  “垃圾费随袋征收”是垃圾费按量征收的一种方式,要求居民投放一般垃圾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专用垃圾袋的售价中包含了垃圾处理费,居民在购置专用垃圾袋时即交付垃圾费。

  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是一种“谁污染谁付费、分类好少付费”的垃圾产生者责任制度。1999年台北每户每月垃圾费为144元,现在则不到40元,这对垃圾源头减量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台北也因此荣获了2001年亚洲废弃物管理杰出奖。

  厨余垃圾和资源垃圾不用专用袋,也不收垃圾费。

  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减少了6成多

  台北从2005年开始推动“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明确规定垃圾分为“资源垃圾”、“厨余垃圾”、“一般垃圾”三类。

  在实行强制分类后的前3个月,对不按规定使用专用垃圾袋和乱投放垃圾的居民,主要以教育劝导为主;3个月后,不分类的,在收运时拒收的,对家庭每次处以1200~6000元新台币罚款,对单位未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处3万以上、10万元以下新台币罚款。为鼓励社会参与监督,实行有奖举报制度,举报人可获得罚金20%的奖励。

  强制分类后,居民人均每日产生的垃圾量由原来的1.14千克,减少至现在的0.39千克,生活垃圾减量超过六成。

  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

  全回收、零掩埋的目的是将废弃物全部采用回收方式处理,除了天然灾害紧急状况外,平时不使用掩埋场掩埋处理废弃物。这样,逐步增加资源回收项目与数量,减少焚化与掩埋垃圾量,达到“资源回收量极大化”、“掩埋垃圾量为零”的终极目标。

  为此,台北从2002年开始实行管制垃圾不得掩埋处理政策;2003年和邻近的基隆市合作处理垃圾实现共赢,台北节省了约12万立方米的掩埋容积;2005年10月开始将原本须掩埋处理的焚化底渣再利用为道路级配料……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台北山猪窟掩埋场的使用量从1994年到2010年减少了97.5%。这个掩埋场转型为部分废弃物再利用之前处理场和生态公园,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B看执行

  马英九穿围裙宣传垃圾分类

  监督和处罚措施 保障政策有力执行

  政策出台后,也需要切实执行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实现垃圾分类是台北市政府的一项重要施政计划。1998年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后就把垃圾分类作为施政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他经常随身携带垃圾袋到社区做解释和动员工作,曾经穿着围裙上电视宣传垃圾分类,甚至在道喜的婚宴上拿出垃圾袋请新人回答垃圾分类的相关问题。

  台北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可政府却始终持续执行。比如,在推动垃圾不落地政策时曾经遇到很大阻力,遭到很多民众反对。可是政府却通过努力坚持下来,使垃圾分类实现重大突破。

  台北的垃圾分类政策还通过监督与处罚措施来保障。比如,在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实施后,投放垃圾时有专人抽样检查居民的垃圾袋,如发现没有按规定分类,会被罚款1200元到6000元新台币。完善的法规体系和严厉的处罚措施成了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台北垃圾分类的成功,还有一个关键是民间团体和有识之士身体力行并持续宣传,逐步使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比如,民间团体开展的“反焚化炉运动”,推动了垃圾回收政策的制定,将人们关注的重点终于从末端治理转向了前端减量,帮助政府找到永续发展的政策方向。比如,台北的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是台湾环保组织绿色公民行动联盟影响市议员的一大成果。

  另外,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团体对垃圾分类回收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台北仅慈济功德会就动员了6.2万多志愿者进行垃圾回收分类。

  宁波落地

  前提比台北更有优势前期架构已经完整

  现在,宁波也正在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台北垃圾分类的实践,给宁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比如,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管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制度,以确保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宁波市城管生活垃圾分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宁波开展垃圾分类的前提较之台北更有优势。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更有世界银行提供智力和经济上的有力保障。现在,宁波垃圾分类前期的架构已经基本完整,接下来要做的是切实有效执行。

  垃圾分类的过程肯定不会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重视,政策合理有效,市民积极支持,各方团结合力,2013-2017年是宁波垃圾分类值得期待的五年。15年后,宁波有望和台北一样,成为垃圾分类“模范生”。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38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