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宁波日报刊登的一篇报道《一位老党员的遗愿》让我很受教育。85岁的老党员华萃嗷,临终前,已经说不出话了,他把遗愿写在一张纸上:上缴1万元作为特殊党费,表达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余下的30万元存款用于贫困生助学。
我也是一位老党员,与华老曾有过工作上的接触。在我的印象中,华老从一个生意行的学徒,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因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惦记的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他欣逢盛世,享到了改革开放的福,尽管社会变化很大,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保留着一个共产党人许多最宝贵的东西。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所以,他很知足,而且心存感激。
上缴特殊党费,是华老表达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的最后方式。说起特殊党费,我总是心存温暖。在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时刻,源自浙江一名党员的心愿,迅速成为全体党员的政治身份认同,以特殊党费名义捐助了约百亿元款项。其中,宁波市共有189693名党员缴纳特殊党费5454769.51元。从报道看,这其中也应该有华老的一份。这是共产党人在大灾大难面前负起的特殊责任,其款额可以用数字计量,其精神和意义却是无法用数字表达的。从此以后,一些党员继续以特殊党费名义,行使着对社会对人民的某种特殊责任。从政治身份认同的意义来说,特殊党费折射的就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对政治信仰,改革开放前在我市任职的几十位地市老领导,以实际行动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他们没有一个贪污受贿的。这里面当然有环境的因素,但这不是根本的原因。有理想、有信仰,是他们的整体体现。他们是背着杀头罪名入党的,那时从没想过将来要做官发财,想的是随时准备坐牢、牺牲,想的是革命早日胜利。这些老领导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无论是在位时,还是退下来以后,总是惦记着群众的冷暖。他们的政治定力,来自信仰这块基石。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那些犯错误的干部身上,他们视信仰为虚无,把个人的年龄、知识、能力优势视为私有。在他们的价值天平上,一头是事业,一头总要放上个人的筹码。手中有了权力,就把“过期作废”奉为信条。为了子女的所谓“原始积累”,不惜职务犯罪。做官在他们看来就像做生意,算计投入产出。其中有的还把配偶、子女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留后路。这些人失去了信仰,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这种对比告诉我们,党员信仰滑坡乃至信仰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开展信仰教育势在必行。
把信仰当作虚无,是十分危险的倾向。为干部最看重的政治定力,来自信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道不需要信仰和道德力量去提升其质量吗?我们要实现中国梦,难道离得开信仰的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