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厂里,职工王某和朱某的人脉广、朋友多,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但这两个“好人缘”职工干的事儿却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在针织厂内部炸开了锅。去年10月30日,象山县一家针织厂报案称,厂里的员工利用他人的工资卡和身份证,通过制造虚假账目伪造员工工资单的方式,将虚增工资占为己有。近日,象山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王某和朱某。
“空降”工资卡骗钱
王某和周某(刑拘在逃)是江苏老乡,分别负责理单销售工作和员工产量的核算统计、产品定额计算。
2012年下半年,周某向王某提议:他们两人各自分工,由王某找个可靠的人出面借用离职职工的工资卡和身份证并加以控制,周某则在核对账目时把这些“空降”员工安插到生产组员工名单上,通过虚计生产量,伪造离职职工工资单,让财务部门把工资打入卡内,之后他们再按比例分骗来的钱。
王某觉得这个法子可行,他找到裁剪工朱某帮忙,声称朋友的工资要发到银行卡上,请他帮忙找几张可靠的老员工工资卡。因为与王某关系不错,朱某爽快答应了他的请求。很快,朱某动用了老乡亲戚的关系,找来几张卡,把名字报给了王某。王某再将名单告诉了周某,根据原先商量好的骗钱手段,周某在账目上做了“手脚”,财务部门出于信任对员工的生产量和工资单未重新核查,直接按照工资单上的名字将钱打入了工资卡。
于是,每月发放工资的时候,朱某便把手里持有的老员工工资卡上的钱取出交给王某,王某再给其一点感谢费,一开始朱某推脱不要,后来便心安理得地拿了。
针织厂里公开的秘密
2012年小试牛刀后,他们共骗取了针织厂1万余元,同时也发现这种骗钱方法的风险并不大,接着胆子慢慢大起来。
2013年至2014年,王某和周某通过朱某不但找来了离职职工的工资卡,还把原本不是针织厂员工的工资卡一并拿来,与此同时,他们自己亦纷纷向周围的亲戚朋友借卡。工资套得越来越多,分得的钱也越来越多,朱某的酬劳从每月三四百加到每月上千元,他渐渐感觉到分来的钱有可能是非法所得,但禁不住利益的诱惑,仍旧帮王某联系借卡取钱。
事情发展到最后,加假账骗钱成为了厂里公开的秘密,部分在职员工也变成了他们发展的对象。2014年初,王某对其中一个工友说:“用一下你的工资卡,往里面加账。”工友一听便明白了王某的意思。事成之后,工友一般都能从王某处得到一定的好处费或10%的提成。三年下来,三人共从针织厂里骗到74万元左右,王某交代:“我们把骗来的工资按照4:5:1分配,我分到了30万元左右,周某分到了37万元左右,朱某也拿到了7万元左右。”
直至去年10月23日,针织厂员工因为工资提成的事情闹起来要查账,王某和周某因为害怕自己的事被捅出来,偷偷塞钱给生产组长想平息事态,没料组长坚决不收钱,他们也因此暴露了行径。事发后,王某和朱某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钻了管理漏洞的空子
王某、周某、朱某三人合作骗取厂里的工资数量大、时间长,但为何三年后才被揭穿?
检察官查证后发现,针织厂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一是针织厂员工流动量大,员工登记表有的遗失,有的信息不全,所以当周某在工资单上强加员工名单时,厂里没有发现端倪;二是针织厂的规模较大、人员众多,员工工资并非当面领取,都是统一由财务部门打入银行卡内,多增加几个员工一般情况下看不出来;三是工厂员工按照多劳多得的模式计算工资,而周某作为核算统计员,增加员工产量简直轻而易举,加上老板和财务部门对他的信任,很难发现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