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辅警队伍,作为宁波公安的辅助性力量,默默无闻的耕耘、奉献。尤其近年来,宁波全大市公安系统协辅警队伍快速壮大,涉及的职责已延伸到协助民警采集基础信息、治安打击、巡逻、防范、视频监控、消防、服务群众等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是可爱的人,分散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的工作十分辛苦,但他们爱这份工作,一直用自己的汗水和对这份工作的热忱,尽己所能,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竺凯
奋勇争先,事事冲在第一线
农历新年刚刚过去,奉化的一家宾馆。一门之隔,门外是急着救人的民警,门里是以讨债为由挟持人质的当事人。
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安静中透露出几分焦虑。
只见中队长使了个眼色,竺凯和同事心领神会,拎起破门器,一步上前,“砰”的一下,撞开了宾馆房间的房门……
对于已经在处突维稳一线“战斗”了3年的竺凯来说,这些在外人看来惊心动魄的场面已经不算什么。
竺凯出生于1992年,3年前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奉化,报考奉化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成为该大队防暴中队的一员。
选择加入巡特警大队,是因为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对他来说,是部队生活的延续,而他喜欢并且习惯这种生活。
3年后,当同龄人才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竺凯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淡定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历险和修炼。
竺凯还记得第一次出任务是在2013年年初,他和同事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看着人头攒动,感受着拥挤,“心里一阵阵发毛”。
2013年,受台风“菲特”影响,余姚出现严重的灾情,全市紧急动员。竺凯和同事被派往余姚维持灾区秩序。
家园被毁,生活乱套,灾区群众一时情绪激动,甚至有人冲队员扔砖块。
没有慌乱,没有躲闪,竺凯说,服从,无论过去在部队,还是眼下在警队,都是一样。
2014年4月,奉化锦屏街道居敬小区一栋居民楼轰然倒塌。夜色降临,争分夺秒的抢险救援工作也接近尾声。
在深沉的夜色笼罩下,竺凯和同事在稍事休整后,再度出发赶往现场。
昏暗的灯光,磕磕绊绊的废墟堆,竺凯突然觉得脚底一阵钻心的疼痛,“当时还以为是顶到什么东西”,继续向前巡逻,痛楚一阵阵传来,脱下胶鞋一看,血已经染红了袜子。
原来,是废墟堆上翘起的钢筋戳进了脚底。
那一次,竺凯休息了将近2个月,才逐渐恢复。
也因为这,他获得了2014年度一等治安荣誉。
归队后,竺凯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恢复性训练。冲在一线,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花了半个多月,才恢复以前的水平。”
即便没有亲眼见过竺凯在执行任务现场的遭遇,家里人也对他这份工作潜在的危险性有所感知,不止一次劝过他,有机会,还是离开吧,终究还年轻,未来还有很多可能性。
竺凯却回答得很干脆,他并没有想过要离开,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热爱。
赵青
隐匿在破案战线后面的技术员
将指纹扫描进电脑,在闪过一连串数据之后,电脑上显示出大大的“match”,指纹比对成功,凶手现出原形。
如果你以为指纹比对真如同影视剧里描述的这样轻而易举,就大错特错,“想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性,还是需要进行人工比对。”赵青说。
赵青,学的是会计,机缘巧合下考进了余姚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主要从事指纹比对工作。
这是一个边学边实践的过程,但对赵青而言,最痛苦的是“眼睛受不了,酸胀、干涩。”
尤其是在头一个月,天天对着电脑长达五六个小时,比对一枚指纹,花上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有人吃不消,没干几天就走了。赵青也动摇过,可想想自己笔试、面试,一路过关斩将不容易,决定再试试。
这一试,就是7年。
并不是每次从案发现场提取的指纹都完整、清晰,而面对模糊的指纹,电脑往往也无能为力,要靠赵青和同事人工比对,就是要对指纹上的每一条纹路进行分析,看是否一致。
“过程虽然痛苦,但当比对成功,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赵青说。
最让赵青有成就感的,是通过指纹比对破获系列性案件。
也有遇过比对不成功的,这往往意味着破案少了一条线索,即便不是冲在一线的民警,赵青也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就出去走走,或者运动一下,自我调节。”
过去一年,赵青成功比对了500多枚指纹,这个数量比平均高出近200枚。而这也让她荣获了2014年度二等治安荣誉的称号。
“其实也没什么经验,无非就是多看。”赵青有些不好意思。而她所学的会计专业所需的细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她很大的忙。
付出的代价是,赵青的视力从刚工作那会的300度,加深到了700度,“我们中队一共6个人从事指纹比对工作,都是近视眼。”
段志红
巧用监控练就“火眼”
不管刮风下雨,马路正中间那些忙碌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人们眼前。他们除了站岗,还要出现场、处理各类大小交通事故,为此加班加点已成家常便饭。
“工作时间很紧,我们工作四天一周期,三天正常上班一天24小时制值班,365天一直这么轮。工作强度也很大,从2009年一个月只有100多起的案发量到现在一个月2000多起,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正常的放假休息是一件奢侈的事儿。”在接受采访时,段志红说。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虽然几年间工作越来越忙,但从接处警、出现场到事故分析定责,然后再到协调沟通,取证处理等等,跟涉及交通事故处置的方方面面都接触过后,我也慢慢地磨练成了‘老手’,现在都不知不觉已经带了3个徒弟了,不知协助办了多少起案件了。”说到这里,段志红笑着开起玩笑。
2014年8月23日,一驾驶装有电动助力装置的无牌人力三轮车行驶至青年路附近时,将当时正在过马路的一位张女士撞倒,当时伤情甚至严重到腿部粉碎性骨折。三轮车司机看事情严重立即驾车逃逸,接到报案后段志红马上开始调查处理。
非机动车肇事逃逸案件因为涉及车辆无牌无证无登记等问题,查找起来比机动车难得多,加上一般路面监控根据地段不同,可能分别由派出所、物业、私营店等众多部门或单位分管设置,别说找到监控证据,单单把这些数据汇总就是一大难题。
为此,段志红花了了整整半天的时候,磨破嘴皮,一路从万令路、青年路到文卫路到辖区的交警队、城管、治安部门,甚至是路边的店铺里调取监控视频。然后又花了3个小时查看视频线索,从细节处寻找三轮车的特征,从肇事者的性别、衣着、三轮车挂布字样等着手。最终根据这些线索,段志红“按图索骥”在辖区展开巡逻排查时,在邱隘镇盛宁线公交站附近发现可疑车辆。
驾驶人张某开始百般抵赖,当段志红拿出监控视频后,张某傻了眼,不得不承认了肇事逃逸的事实。
应蓓蕾
第一支女子特勤分队的队长
一头干净清爽的短发,165厘米左右的身高,看起来不到50公斤的身形,因为穿着宽松的制服,显得很瘦很干练。“当初选择参加女子特勤分队,也有过很美好的憧憬,却想不到要付出这么多汗水。”工作近3年后的应蓓蕾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2012年12月份,应蓓蕾进入海曙区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第一届女子特勤分队。在这个原本应该是男人主战场的世界里,她慢慢地用汗水赢来同事们的尊重。
“第一批我们共12人,都是来自宁波各县市区。刚开始我们什么都不做,就是训练。”应蓓蕾说。
早上8点半开始,列队训练、行进间训练、警务常识培训、擒拿、索敌、障碍跑、3000米长跑……科目每天都不一样,有些甚至是和男队员们一样在烈日风雨中训练,扛一样重量的装备,跑一样的距离,一次次地挑战这些姑娘们的体能极限。那时候,为了给自己打气加油,应蓓蕾一直鼓励自己,“生理、心理,突破极限,体能、技能,超越自我!”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成果喜人!几个月过去,因为业务技能优秀,应蓓蕾被提拔为分队长,成为宁波有史以来第一批女子特勤分队的第一任分队长,这让她分外自豪。
肩上有担子,行动才更有动力。女子特勤分队培训结束开始投入正式运营,应蓓蕾经常作为“冲锋军”,带领整个队伍不断完成任务。
“去年百城禁毒会战期间,因为警方破案迅速,跨区域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些犯罪嫌疑人是女性,破案抓捕过程中男民警总有不便,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出动了。”应蓓蕾介绍说。
跟着民警设卡查毒、缉毒、跨区域押解犯人,忙起来的时候,经常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在应蓓蕾印象中,一次去福建抓捕犯罪嫌疑人最是劳累,从宁波出发,到达目的地,就马不停蹄地开展跟踪追捕,结果因为当地警方提供的信息错误,行动失败,又连夜赶回宁波,第二天又去江西抓捕,连着四天没好好睡一觉。
应蓓蕾说,“除了毒还有赌,每次跟着派出所的民警去抓赌,总能抓住几个女赌徒,对她们控制、看守等,任何一次行动的开展,我们都得从晚上七八点一直熬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上午休整完,下午继续正常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