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镴器有余温

  慈溪掌起镇叶家街,左邻右舍都知道97岁的戎家婆婆有一件宝贝———一个小小的镴(là)器染发台,这是她80多年前陪嫁的嫁妆,和酱油碟子差不多大,椭圆形,银色质地上的精致花纹,经过岁月的打磨看起来温润而沉稳。

  鑞的主要成份是锡,打鑞是一种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多用于制作生活日用品、传统嫁妆、仪仗道具及佛事法器等,不过,现在离普通百姓已经越来越远。

  戎家婆婆常念叨,她年轻的时候,就拿清香木刨花浸水放在里面,然后用刨花本身的香味和粘性来擦头发,头发会又滑又亮。以前还有一种心型的鑞盒,上面装粉,下面装首饰,可惜后来丢了。

  附近很多年轻女孩都稀罕这“宝贝”,她们用的东西都是塑料的,没有这老底子的韵味。同一条街上的鑞匠黄新国留了个心,仿制了染发台还有粉盒,并且因此受到启发,走街串巷,调查古代鑞器的遗存,筛选后把具有民俗意义的产品进行再创作。

  黄新国有一块挫板,比戎家婆婆家染发台还要古老,据说是他爷爷传给了父亲,父亲再传给了他。几代人用这块板,打造出了形态各异的鑞器。只是,到了黄新国这一代,鑞器大多只是用于婚嫁———当地嫁女儿的“标配”是烛台、香炉和酒壶各一对,其大小和精致程度,多多少少可以显示出娘家的家底,黄新国的手艺精湛,他的鑞器也很受欢迎。

  作为鑞器制作的非遗传承人,黄新国觉得,只有把当地民俗和作品结合起来,鑞器才会有新的生命力。除了在婚嫁用品上努力创新外,他还根据当地百姓熟知的“窜筒热老酒,喝了变牛牛(猪)”的俗语,又重新做出旧时在土灶头用于热酒的“窜筒”壶,还是原来的样子,中间是一个突起的圆锥型,这样受热面积更大了,壶放在火上烧,里面的酒热得更快(见左下角图片)。另外,黄新国根据旧时当地女子婚礼上给长辈上茶的礼节,还原了当时用的方形、六角、铜制提环的茶壶……

  黄新国一直认为,非遗不是冷冰冰放在陈列柜里的展品,必须有一点故事或者日常生活的温度,才容易被人接受。所以,他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当地民俗的载体,这样,就算人们不会常常用到,至少也能够通过它们了解祖辈父辈们当年的生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6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