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宁波中学获悉,沃伦·阿尔珀特奖基金会(Warren Alpert Prize Foundation)官网宣布,2015年度沃伦·阿尔珀特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抗疟领域的突出贡献。据悉,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奖的中国科学家。该奖将于10月1日在哈佛医学院举办的专场研讨会上颁发。
2011年获拉斯克奖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宁波,是宁波中学、效实中学的著名校友。她多年来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
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的屠呦呦,她的老家就在市中心开明街和莲桥街一带。高一时就读效实中学,高二高三就读宁波中学,是宁波中学51届(春)高中毕业生。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
她留给高中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为人很低调,表现也不是很突出,但读书很认真。而且只要她喜欢的事情,就会努力去做。
她的研究让全世界数亿人受益
沃伦·阿尔珀特基金会网站指出,屠呦呦是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的重要发现者。
根据媒体报道,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美国政府称,1967年至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目前,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到2007年,在需要以青蒿素为基础治疗的76个国家中,有69个国家已采纳世卫组织使用这一疗法的建议。为了研究工作,屠呦呦经常在自己的身体上做实验,结果把身体给弄坏了,体质一直很差。
这次的“沃伦·阿尔珀特奖”,是由沃伦·阿尔珀特基金会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联合授予的,由已故的慈善家沃伦·阿尔珀特先生于1987年设立,以推动人类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51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有7位获得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