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重建后的天封塔。
记者今天从市发改委官网获悉,天封塔修缮工程方案已经获批。这是它自1989年重建后迎来的首次修缮。
据天一阁文物维修部蔡主任介绍,此次修缮工程的范围为天封塔本体,不包含其环境整治和周边附属建筑,总建筑面积约1058.33平方米。主要对各层楼梯、木构架、屋面、墙面进行修缮,包括进行油漆和屋檐瓦片的修补等,同时进行防虫防腐、用电安全和防火处理。
位于海曙大沙泥街西端与解放南路交汇处的天封塔,与灵桥一道,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遗存。它与城隍庙对面相望,曾经是宁波市区最高的古代建筑。原来高18丈,六角形,孙中山曾登顶天封塔,眺望宁波全城。
天封塔的建造原因,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运航标,港城重要标志。唐代以来,明州港崛起并成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外国使节、留学生与商旅由明州港入口岸,经浙东运河、京杭大运河直达京都。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教授讲到法国人在《中国出口贸易实地考察》中描述道:“中国最美的宁波城……具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为敕封塔(即天封塔)……在塔壁上发现了法国三帆阿尔克梅纳号上多名海员题画的名字,该船曾于前一年访问过宁波。”天封塔是历史的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遗存。
古时候没有大型器械,当时的工匠是怎么建成这么高的塔呢?
“唐朝造起天封塔,沙泥堆聚积成塔,鲁班师傅会呆煞。”这首流传已久的童谣,透露了天封塔的建造技术。
相传当时,采用泥沙层层堆积、再把砖石送上去的办法建塔。天封塔旁边的大沙泥街、小沙泥街也由此得名。
1935年重修前的天封塔(网络图片)。
关于天封塔,宁波人要知道的知识
据《鄞县通志》记载:天封塔系“唐武后天册万岁及万岁登封(公元695—696年)纪元时建,故得是名”。郡人视为镇郡宝塔。原塔高18丈,六角形,七明七暗共14层,传说地下还有四层,故宁波人有“天封塔,十八格”的谚语。
天封塔第一次遭到重创是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毁于战乱。之后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
明代,它还曾经遭遇过雷击,在清代被台风吹掉过两次塔顶,到嘉庆三年又因为塔灯失火,引发火灾,只剩下了砖头砌的塔身。
1935年重修过的天封塔(网络图片)。
之后,天封塔不断在被毁和重修中反复。
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天封塔塔身损坏严重,塔身倾斜,开裂也越来越严重。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每到台风季节,住在塔周围的群众就纷纷写信给市政府要求做好安全防范。
为此,市政府对塔的文物价值、城市的形象标志以及安全问题进行评估,到底是保留、拆除或者重建,进行过很长一段时间论证。并对塔的地基作了勘探。
民国时,在大沙泥街远眺修复前的天封塔(网络图片)。
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其中还有一件稀世珍品“浑银镏金地宫模型”,高49.6厘米,宽34厘米,厚24.7厘米,非常精美,目前也收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图录》。
1984年7月,天封塔终因在1957年大修时东北角和西南角填充的混凝土不实和塔基的沉降,最后导致拆除重建。
1989年12月,按宋时风貌,天封塔落架重修后竣工,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