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宁波很多中小学生 有了“导师”

   本报讯(记者陈敏通讯员薛丛川)在很多家长印象中,只有大学生才有“导师”,可宁波艺术实验学校102班李诺橙的妈妈惊喜地发现,读小学的女儿现在也有自己的“导师”了。

  其实,自2015年9月以来,我市多所中小学已出现“导师”一职,导师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顾问、贴身管家,更是他们的忘年好友。而与此同时,传统的班主任功能正逐渐削弱。

  宁波艺术实验学校一年级这学期开始试点成长导师工作,一年级共有70余名学生,14名成长导师经电脑派位分别担任他们的成长导师。最多的一位导师带7名学生,最少的带4名学生。

  成长导师要从学习、生活、健康、心理等各方面关注孩子,记录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陈伟忠校长说:“学校规定了成长导师的职责,要求和班主任两周一次进行交流,每月和家长有个交流会,整合孩子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进行双向沟通。”

  102班王希如的成长导师是童老师,平时教音乐,而王希如的特长刚好也是音乐方面的。“女儿在学琴,平时会咨询童老师很多专业问题。”王希如的妈妈告诉记者,让她感动的是,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很有爱心而且很细心,“老师让我在她办公室放上希如的水杯和雨伞,她经常会去教室看看孩子,让她多喝水,下雨了把伞送过去。”

  2015年9月1日起,鄞州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德育导师制,120所中小学传统的班主任模式将在3年内退出。德育导师制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每个班级的导师由1至3名任课教师担任,一名导师与多名学生结对。

  根据规定,德育导师将为每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等,对学生每周或每月的表现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帮助学生制订发展目标并指导其完成。

  下应小学的陈彩萍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有三位德育导师,大家分工合作,她这个班主任觉得“减负”了很多。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新高考背景下,传统的行政班的概念将渐渐淡化,随之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发生变化,从一个个班级的块状管理,到学生的个体管理,开展更加有效的、全程的、实时的指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