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宁波一把铁尺子逼出真功夫

   曾经,一本质朴的“民情日记”,见证着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足迹。时光变迁,如今在宁波,3.9万名公务员每人有个电子“日记本”——通过日考勤、周记录、月对账、季考评、年测评,不仅记录一年的实绩,更分辨出能力素质的优劣。

  去年以来,宁波探索建立了包括县局级干部的全体公务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的考核机制,启用一体化网上公务员考核平台,通过平时和年度的量化考核,剑指为官不为、为官慢为的弊端。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指出,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在东海之滨的宁波,“双对”考核不仅改变了广大公务员的工作习惯,更激发了他们激情干事的动力。

  改变,带来怎样的成效?日前,记者到宁波实地采访找寻答案。

  看打分——

  从主观到定量,考核精准化

  抢车位的滋味不好受,如果不想抢车位就得赶早。这是象山县墙头镇党委委员王永旭上班的心得。即便是在当下的隆冬时节,他也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单位。

  墙头镇是宁波市“双对”考核的试点之一。全镇从党委书记到一般干部每天考勤,每周一提交上周工作记录,月底接受一次“对账”。“干多干少一目了然,谁都不想落伍了。”王永旭说,停车状况就很说明问题:“双对”考核前,提前10分钟进镇政府院子不愁没车位,但如果现在还像以前那样“坦然”,可能要“兜圈”了。

  江东区百丈街道城管科科长袁明博同样感受到变化。“城管工作很繁杂,光对口局办就有7家,有时会忙得没有头绪。‘双对’考核后,工作及时总结记录、预先梳理,办事效率更高。”他说。

  改变,并不容易。起初,袁明博心里也犯嘀咕:“工作都这么忙了,还像小学生一样记日记?”于是,每周六他都设定闹钟,强迫自己做一周工作记录。但一段时间后,他就尝到了甜头,“定期翻翻,感觉很有成就感。”

  从“要我记”到“我要记”,日考勤、周记录、月对账已成为宁波广大公务员的一种新常态。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此前,一些考核制度往往是年终一“考”定终生,更有平均主义、打感情分等不良之风。如何用考核的“尺子”,丈量出党员干部的“真材实料”?“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制度对症下药——

  “日考勤”查出工,“周记录”看出力,“月对账”重质量,“季考评”论实绩……时间跨度全覆盖、工作内容全覆盖,考核更具准确性和操作性。这不仅是机制的变化,更是理念的升华。

  从去年9月起,“双对”考核对象扩展到了县局级干部,考核重点是敢于担当、推动中心工作的成效。从给别人打分,到被别人打分,有些县局级干部起初很不习惯,但他们很快明白:“双对”考核,没有例外。

  去年以来,宁波市委主要负责人每到一个部门和单位,都要了解和抽查市直单位的“双对”考核的打分情况,有4家市直单位因为推进不力而被通报。截至目前,宁波市1300余名县局级干部,全部纳入“双对”考核体系。

  看考核——

  从人工到智能,评价信息化

  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如何给3.9万名公务员建考核档案,如何确保不搞“一阵风”?秘诀就在于宁波市独创的公务员考核信息平台。

  记者在宁波市人力社保局看到,信息平台为每位公务员设置了岗位职责说明、日工作考核、周工作记录、月工作对账、年度民主测评等子项目。

  “讨论修改依法行政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去鄞州、江北进行工作调研;组织召开依法行政联络员会议和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办法修改会议;阅读和处理局各类文件……”记者随机调看了市人力社保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鲍亚明近期一周的工作记录,发现里头记得满满当当。

  考勤有多严?在信息平台上,记者看到了市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工作人员余洋的一张参加会议的考勤表,上面清楚登记着日期、会议开始和结束时间、部门领导的审核结果。

  据宁波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日考勤”“周记录”“月对账”,每季末上一级领导会对下属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实际表现等情况进行考评。如果一个单位考核系统的使用率低于70%,就会被通报。

  “干与不干不太一样,干多干少很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一样。”眼下,在宁波公务人员圈子里流行的一句顺口溜,真切反映了公务员考核信息平台带来的变化: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镇海区环保局机动车污染防治科一位科长的变化,单位领导和同事有目共睹。这位54岁的老安,给外人的普遍印象是人挺好,但工作积极性不高。就拿黄标车排查工作来说,到去年8月底才完成全年任务的47%。但此后,他突然感到一种危机感:查看信息平台发现,同事的工作进度都远远超过他,如果不改变状态,考核结果恐怕脸面挂不住!于是,他打起精神,每天积极走访黄标车用户,还主动求教领导和同事,到去年11月底就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考核信息平台,还是我们工作查漏补缺的好帮手。”江东区住建局局长纪杰回忆起一件往事:去年6月,他发现一名副局长的周工作记录写着:完成达升路附近居民动迁工作。“按照计划,达升路改造上月就应该启动,是不是弄错了?”他马上电话询问这名副局长,才发现问题严重性:还有最后一户住户不愿搬迁。达升路改造是宁波市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如果动迁拖后腿,整个工期要延后!他赶紧和副局长、街道干部实地查看,多次上门做工作,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

  看实效——

  从网上到实战,奖惩制度化

  考核就像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精气神。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深入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去年以来,伴随“双对”考核的深入推进,一种奖优惩劣的清正之风逐渐形成。

  3年前,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徐戎三村的那起居民楼倒塌事件,至今让明楼街道干部郎安印象深刻。从那以后,宁波市研究启动首个成片危旧房改造项目。去年6月,签约拉开帷幕。“项目一无先例可循,二无经验参考,加上2588户居民诉求复杂多元,搬迁签约工作难度很大。”他说,那时候,“双对”考核成了项目指挥部全体成员的一大精神支柱。大家每天晒业绩、比进度,挨家挨户上门动员,90天实现了99.2%的高签约率,创造了为当地干部群众津津乐道的“徐戎速度”。

  “双对”考核的结果,与公务人员的职务晋升、奖惩培训等紧密结合。如果近3年考核中有两年以上被评为优秀等次,可作为破格提拔的条件之一。如果“双对”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将予以辞退。

  最近一次年度考核数据显示:全市共有6774人被确定为优秀,同时,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数比去年增加25人次。宁波市交通委下属某事业单位的一名副局长,由于在“双对”年终考核中低于60分,经组织考察后改任非领导职务。据统计,“双对”考核实施以来,宁波市共从基层提拔任用干部80余人,提醒谈话35人,调整岗位14人。

  规范约束,政策激励,考核的作用逐渐显现:

  ——在大榭岛,市质监局、城管局、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等单位积极为引进项目提供水、电、汽等保障。去年,大榭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亿元,创历史新高;

  ——在市行政审批中心,93.85%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在窗口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从80余个减少到10个,办理时限缩短了30余天,群众和企业办事越来越方便;

  ——市“五水共治”办、市“三改一拆”办等单位捷报频传:去年,全市“五水共治”项目投资完成152.2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20%;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938.56万平方米,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61.55%。

  考核的成效,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据统计,去年宁波市GDP突破8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投资达1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浙商回归实到资金547.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5.2%和24.1%。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4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