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青老人捐建的“霜晨教学楼”(图中左一)。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楼纳村村民吴荣成,2012年买了一辆黑色小轿车,终于把骑了多年的摩托车淘汰。而在更早之前,当村里的道路还是泥土烂路时,吴荣成进出村的主要交通工具,还只是一辆马车。
用近10年时间,吴荣成完成了从“马车夫”到“私家车主”的身份转变。转变背后的推动力,其中之一,便来自宁波市的对口帮扶为黔西南州带来的“激活效应”。
从1996年至2015年12月,近19年间,宁波市累计投入黔西南州对口帮扶资金(含物资折款)5.43亿元,年均投入黔西南州帮扶资金2858万。
进村之路的变迁
吴荣成2008年新修了一栋房屋,就在进出楼纳村的“商业街”上。虽然说是商业街,规模自然无法与城里的购物街区相比,但也有近40来家做生意的居民,卖油卖烟卖吃卖喝,样样俱全。
从以前低矮的瓦房搬进三层楼的灰砖小洋房,面积从原来的130平方米,到现在3层加起来共600平方米左右。房子大了,吴荣成索性在一楼临近的门面开起了小卖部,卖起了烟酒、玩具、副食、日用品等。小卖部的生意还算“红火”,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上百来块钱。原来以种养业为生时,吴荣成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下地,甚至到了晚上10点,也还在地里摸黑干活。但现在,吴荣成可以一觉睡到早上8点,店铺开了门,看着电视、和左邻右舍的村民唠唠嗑,客人来了便招呼,如此便是一天;闲暇时候,吴荣成还喜欢开着小轿车出村玩,“安逸、舒适极了”,吴荣成说。
顶效镇楼纳村村支书黄定品说,把这“安逸与舒适”招来的,既是崭新靓丽的居民楼新貌,也是进出村的平整道路。
2008年至2015年期间,宁波市在楼纳村先后投入扶持资金近300万左右,改造了民居160余户,改造、新建了各类道路约4.3公里。黄定品说,原来村里进进出出、星罗密布其间的,都是20多条土路,一到下雨天,小孩子摔跤那是太普遍的事儿;路虽4米宽,但汽车进出并不方便。
而如今,摩托车、小轿车已成为大多数居民的代步工具,“娃娃上下学,也不怕一踩一脚泥了”。黄定品说。
现在,楼纳村偶尔也会迎来观光休假的客人,多来自兴义市区。吴荣成便在自家楼房里开了一家“楼纳客栈”,住店的人虽不多,但也算一项增收业务。楼纳村人均年收入,已经从15年前的2000元不到,提升到2015年底的8900元。
村里的楼纳桥,横跨在楼纳河之上,也是宁波市帮扶改造的,用了23万。黄定品讲了一件趣事。没改造之前,楼纳桥两边没护栏,村民赶着牛从桥上过,走得急了或者牛群太挤,经常有牛一脚踩空,“噗通”一声就掉进了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