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首页>地方频道>宁波>社会

长三角港口重组预期升温 宁波港舟山港带头

   受航运业低迷的影响,近年来港口企业日子较为难过,一些区域内地理位置接近、货种重叠的港口竞争非常激烈,长三角港口企业的兼并重组预期不断升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缓而港口建设过快、缺乏整体规划、恶性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全国港口资源整合提速。宁波-舟山港、 连云港 等当地四大港区及安徽省三大港口等均有意向提出整合。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赵楠认为,未来长江沿线的一些港口存在整合预期, 天津港 和河北省港口集团,厦门和漳州港等港口的资源整合将有望进一步深入。

  宁波港舟山港重组

  宁波港是长三角乃至目前中国港口整合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

  今年1月27日,宁波港发布资产收购预案,拟以8.16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69亿股,作价30.12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宁波舟山港集团持有的舟山港85%股权。交易完成后,宁波港将持有舟山港股份90.90%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合并经历了浙江省国资委、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集团、上市公司等自上而下的多层次重组。具体的方式采用股权等值划转,舟山市国资委将舟山港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宁波港集团;同时,宁波市国资委将宁波港集团等值股权无偿划转给舟山市国资委。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关键,这是涉及跨区域的两个大型港口集团能够迅速达成整合的关键因素。

  就在去年8月,浙江作出了推进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整合统一全省沿海港口及有关涉海涉港资源和平台,并将很快便组建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来梳理两大集团的关系,先行整合宁波港集团和舟山港集团,为最终重组铺平道路。

  2月17日,浙江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已获批并将于近期挂牌。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夏海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浙江省海港集团将统筹管控全省港口、岸线等海洋资源的战略意图,重点发展投融资、港口运营、开发建设、航运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打造总资产数千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浙江省海港集团已启动了对嘉兴、温州和台州港整合的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整合,并适时整合义乌陆港。

  安徽的内陆港口整合也值得关注。在国内港口整合潮流推动下,安徽省于2015年10月份出台《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透露,安徽省将推动皖江物流、马鞍山港、合肥港等省内主要港口一体化发展。

  据悉,安徽省几年前即有意实施芜(湖)马(鞍山)组合港战略,但未有成真。

  据中港网资料,2015年初,安徽省政府再次提出,2015年将加强岸线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打造芜马组合港、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根据近日出台的《实施意见》,安徽省将推动 芜湖港 、马鞍山港、合肥港等港口实施一体化发展,港口资源整合力度似有加大。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港口企业大量开发港口海岸线,各个港口在发展功能上差异较小,港口间同质化竞争严重,未来需要整合港口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

  上港集团 收购锦江航运

  去年7月,位于上海的上港集团以现金方式收购锦江航运合计79.195%股权,该股权对应的收购价格不超过19.419亿元。其中,收购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锦江航运47.9884%股权,价格不超过11.767亿元。收购上海久事公司持有的锦江航运31.2070%股权,价格不超过7.652亿元。

  当时,上港集团董事长陈戌源表示,此次收购锦江航运,主要是从整合上海航运优势资源的角度考虑,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相关分析指出,锦江航运整合进入上港集团,得以获得更多的业务发展资源,并有强大的港口公司作为支撑。而上港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港口运营商,原本就全资控股一家航运公司——上海海华轮船,此次整合后,航运竞争力更强,结构也更趋合理。上港集团可借此整合上海起止的近洋航线,以约31%的市场份额占据上海至日本近洋航线的头把交椅。

  通过梳理可以看到,上港集团整合长江沿线港口资源路径早已显现。2010年,上港集团独资成立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作为旗下长江沿线18家公司、近100亿元资产的整合平台。这18家公司涵盖了上港集团在长江流域的船队、港口码头、物流园区、仓库等资源,包括其中经营船队规模近100艘,集装箱船舶运力国内排名第五,经营航线覆盖长江流域全境;经营港口资源包括长江流域重庆、武汉、九江、南京、江阴、长沙、宜宾等主要港口,并在部分港口设立了大型物流园区和仓库。

  据《航运交易公报》分析指出,上港集团的港口整合是较典型的纯商业模式港口资源整合,纯商业模式整合成本过高,这些港口企业的整合之所以能够成功,一定程度上有被整合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原因,加上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因此整合的阻力较小。

  不过,也有港口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商业资本推动的港口资源重构,目前在中国不是主流,且大多数同时与港口所在地的国资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但最终港口必然在纯商业模式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9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