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曾真的离去,始终在我心里。对于器官捐献者的家属来说,至亲过世后若能救活别人的性命,为别人的家庭带来快乐,或许是悲痛中莫大的安慰。
29日下午,“生命永恒·大爱无疆——宁波市遗体器官捐献公祭活动”在宁波镇海举行。此次活动由省殡葬协会、宁波市红十字会、镇海区民政局、镇海区红十字会等单位主办,捐献者家属、志愿者服务队、移植医院代表及社会各界100余位爱心人士参加了公祭。
“父亲的遗愿,由我来实现”
73岁老太带着周围人一起捐遗体
石满君老太太走路很快,总说自己身板硬着呢。下午的公祭活动前,记者看到73岁的她和其他5位捐献者一起签下了《宁波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还不断和周围人宣传捐献遗体可以帮助医疗研究。
“这是我的意愿,也是我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石老太的父亲是位老中医,当年就曾想过捐献遗体供临床医学研究用,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愿望没能实现。“我一直把这个事情记在心上,现在我说服了我的家人,也算是代父亲完成了遗愿。”
石老太这次还不是一个人来的,她带来了自己的一位姐姐,还有平时关系要好的小姐妹。据石老太说,自己介绍了6个人加入捐献的行列:“现在我姐夫也被说动了,我家对面彩票店的老板也在考虑捐。”
张女士是石老太介绍的人当中年纪最轻的,今年才39岁,和石老太是莫逆之交。“我没有一点点犹豫,以后捐出去就行了。”张女士对记者提起遗体捐献这件事的时候十分坦然,她说自己的丈夫和女儿也不反对。张女士说:“活着的时候认真过好每一天,去世了能再做出点贡献,也算是这辈子没白活。”
在女儿江敏的名字前久久凝视的老母亲
坐在轮椅上凝视女儿遗像的老人
也签下了遗体捐献的登记表
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里,有座8米多高的石碑。石碑两侧是两扇纪念墙,上面刻着100多名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的名字和照片。
记者看见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眼睛盯着纪念墙上自己女儿的名字——江敏。老人的肩膀因为抽泣而微颤,灰白色的头发也跟着抖动。
江敏的名字旁边是她的生卒年份——1975.11—2000.3,她是当年宁波第一个捐献遗体的人。1998年6月,23岁的江敏被查出患有恶性神经母细胞瘤。饱受病痛折磨的江敏并没有被击倒,她用颤抖的双手折起千纸鹤。当时宁波媒体给了她一个美丽的名字——“千纸鹤女孩”。
“千纸鹤女孩”的故事很快被大家知道,人们不约而同地为这个坚强的女孩折千纸鹤祈福。
病中的江敏给当时的宁波市市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有幸我生长在宁波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是社会的爱心给了我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和勇气,没有社会的爱心就没有江敏的今天。可惜我是个病人无以为报,如果不测,请求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用于医学研究。”
江敏离世后,宁波市卫生局、红十字会、公证处、宁波大学等共同帮助她完成遗愿。去年,江敏的父母也在《宁波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照老人的说法:“等我们走了以后,和阿敏一起定格在同一面纪念墙上,就是和女儿永远在一起了……”
宁波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们
浙江新闻+
浙江461人因器官捐献获得重生
记者从省红十字会了解到,目前遗体捐献主要用于医院和科研。器官捐献则是用来移植救助重病病人。
浙江全省的器官捐献始于2010年8月,当年完成了捐献移植的只有2例。
时至今日,全省器官捐献的登记数量已经达到了4200多例,完成移植的有461例,刚刚过去的2015年,就完成移植144例。
也就是说,已经有461人因为器官捐献获得新生。